五二败伦乱理孔融遭诛 携民渡江刘备施计二

实话三国 高木峰 1650 字 2022-10-19

赵云对诸葛亮说:“主公最听先生,何不进言相劝。”

诸葛亮说:“此乃一箭双雕之计。”

赵云说:“主公爱民被人称颂,曹军追杀,岂不损伤无辜。若将百姓遣归,或许可避免伤害。”

诸葛亮笑说:“曹操志在图谋天下,岂不知以民为本?主公料定曹操不想落祸民罪名,又闻曹操‘不得诛戮百姓’号令,方才携民同行。即可笼络民心,又可作为掩护,使曹操投鼠忌器,以阻敌军追杀,延缓时间。”

赵云不复再言。

诸葛亮对刘备说:“追兵不久即至,可令云长往江夏向刘琦求救,教其起兵乘船于江陵相会,令益德断后,赵云保护老小,其余俱管顾百姓,每日只走十余里便歇。”

刘备见说正合其意,便依言簇拥百姓缓缓而行。

却说曹操在樊城,仍以刘泌为县令,嘱其善待百姓,精心治理,一面率军赶往襄阳。

刘琮率众出城,迎曹操至府中,献上印绶兵符。

曹操抚慰毕,问及荆州军马钱粮,刘琮说不太清楚,蔡瑁说:“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钱粮大半在江陵,其余各处,足够一年之需。”

曹操又问:“战船多少?原为何人管领?”

蔡瑁说:“大小战船共千余只,由我与张允管领。”

曹操即加封蔡瑁为镇南侯,任水军大都督;张允为助顺侯,任水军副都督。

二人大喜,跪地拜谢。

曹操召蒯越近前:“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

遂封蒯越为樊城侯,任江陵太守,又因傅巽、王璨力劝刘琮归降有功,均封列侯,随军听用。

曹操对刘琮不战而降,颇为赞赏,深知荆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刘表又在此处经营多年,人心归服。虽然刘表死后,儿子不睦,但若是真想抵抗一段时间也很棘手。犹如袁绍死后,儿子袁谭与袁尚自相残杀,平定冀州还是耗时几年。

想至此,便封刘琮为列侯,任青州刺史。

刘琮拜谢去后,曹操又写《表刘琮令》上奏朝廷。

《表刘琮令》说:“楚有江汉山川之险,后服先强,与秦争衡。荆州则其故地,刘镇南久用其民矣。身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日。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笃中正之体,敦令名之誉,上耀先君之遗尘,下图不朽之馀祚;鲍永之弃并州,窦融之离五郡,未足以喻也。虽封列侯一州之位,犹恨此宠未副其人;而比有笺求还州。监史虽尊,秩禄未优。今听所执,表琮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

荀攸见曹操对刘琮赞赏有加,文中称赞刘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明大义、识大体,宁愿放手重兵和父亲的基业,顾全大局,实在是难能可贵。”还说虽然封侯,做了主管一州的刺史,但仍不足以表彰其功,还将进一步将其升迁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对曹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甚为崇仰:“丞相胸如大海,肚可撑船。如此胸襟,何愁天下不统?只是蔡瑁、王允乃谄佞之徒,丞相为何加封显爵,还要都督水军?”

曹操笑说:“吾岂不识人!只是我们北方军士,不习水战,姑且权用此二人,事成之后,别有理会。”

荀攸又说:“刘备得徐庶,挫伤我军;今得孔明,两次火烧我军,不可小觑。不如仿效召元直之计,搜寻孔明家眷,厚待为质,以召孔明。”

曹操从其言,即派于禁往隆中搜寻诸葛亮妻小,然却不知去向。

原来诸葛亮在樊城时已经密使人知会诸葛均迁往三江内隐蔽。

曹操无奈,不禁嗟叹:“若郭奉孝在,尚可与孔明对谋。”正是:眼见对方得奇才,感伤己方失神算。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