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也早在想自己应该属于哪一派的文人。

看了幕中女子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评价,他想自己也该是现实主义。

但女子说得对,自己也确实喜欢在诗中运用一些夸张。

可他的夸张又与李白的不同,那能不能有一个浪漫现实主义呢?他想。

【包括接下来张好好登场后的场景依旧是如此,“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被人引着出场,她像是害羞了,低头看着自己的裙摆,“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她穿着青罗襦,头上还梳着双髻,说明还是个小丫头呢,谁知道这样一个羞怯的小丫头低低敛眉垂袖,声音确实如那雏凤呜呼,“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下面便是描写她的歌声,就像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描写的场景一样,演奏十分精彩,那些乐声都赶不上她的歌唱声“……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唐,元和年间。

看到他这诗的时候,白居易也一下想起了自己的那首长诗。

但看到此处,他已经觉得不像了。

虽然两人都有很多的描写,但《琵琶行》中的描写更多地集中在精彩的演奏,可这《张好好诗》中的描写是各个方面都描写到了。

写得很真实,但却感觉没什么重点。

不过白居易自然也清楚,杜牧的重点大概在后头,也只能接着往下看。

至少目前来看,他以为这首诗本身是不如这首诗的书法的。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想必在这个时候沈家就已经表现出了对张好好极大的兴趣了,“赠之天马锦……樽前极欢娱……”前面一大段极致渲染一个歌女所获得的与她身份并不对等的荣耀,但是这么一大段的光荣,其实就是为了与后面的落寞做对比。】

果不其然,许多人都猜对了,就是为了对比。

可是对比是为了什么呢?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几个姑娘们近日做起了先生,虽说一开始并不算顺利,但是在李清照的帮助下,她们也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她们作为女人,也不是只能相夫教子的。

这时候她们越发愤恨那些给她们传递三从四德的男人们,尤其是对她们产生过影响的男人们。

故而这时候便十分嫌弃那娶了张好好的沈家弟弟。

为何娶了却又不好好地对待对方呢?

歌女便该遭受轻贱吗?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不过短短几年,当年一起喝酒的狂妄青年们都已经散了,如今“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再相见,张好好也已经变成了卖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