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他们听到了什么?

后世竟能做到这样吗?

【可是突破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自然是有很多人成为他的阻力,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到,“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由此来看,他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明确的,但就是不畏权贵,能拿“我”咋地?】

唐,元和年间。

看到女子那高傲的表情,白居易和元稹先是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

这女子,表现得还真有那么几分神似。

他们曾经就是如此想的。

可是经过后来的一些事情,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身上的那股子锐气都已经被消磨了。

【白居易还曾经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他说他的《长恨歌》有文采风情,《秦中吟十首》接近雅正之声,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长恨歌》的风情那是幕中女子也承认了的,甚至评价更高。

而雅正之声都是些怨刺之作,他的《秦中吟》不也正是吗?

即便白居易现在写那样的作品写得不多了,可这不影响他依旧觉得那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

【后来的评论者常把他的作品和杜甫的作品相提并论,两个现实主义大家,就其内容而言,其实两人的作品确实相差不大,都是讲述社会现实,甚至白居易的诗的影响力是更大的,因为它通俗易懂也有其艺术性,那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之为诗史,而白居易的诗没有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问题连李杜二人都答不上来。

他们也想知道这后世是如何评判的,又是如何把什么诗仙之类的称号安在他们身上的。

虽大多数人都如同他们一样都说不上来,但是众人也都无法否认杜甫诗歌读起来会更能令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

说到底,还是感觉白居易的诗与他们平日里说的话差不多。

即便他们作不出来,可仍觉比杜甫的差点。

【我想这其中应该有几个不同的原因,首先白居易擅长的是歌行体乐府诗,而杜甫是什么都擅长,尤其是绝句和律诗,当然了我们肯定不能否认白居易在其他体裁上的表现还是很优秀的,至少你我是没办法达到其高度的。但是比杜甫那还是差了点,因为杜甫那可是集大成者,而且还带了自己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