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就说自己比较欣赏李贺的诗作,不曾想他们算是同出一源?

但他自小多看古文,诗歌中该不至于只有杜甫之风。

还有这瘦硬奇寒,他有些不大理解。

而另一边的李贺没想到自己能与昌黎先生相提并论,只觉十分荣幸,倒没去想太多风格问题。

女子分明是夸赞杜甫的,所以当不会有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女子讲了这么些文人,风格都不相同,他也不觉得谁的有多不好,反而各有各长,所以这点应当是没那么重要的。

【在回归自我的内心后,杜甫在此处也关心着自己的朋友,比如《梦李白》二首就是在秦州写的,还有这一首《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这是写给被贬台州司户的郑虔的。】

【郑虔这个人是在公元757年,也就是唐肃宗至德二载被贬的,当时杜甫就写了诗送行,现在纯粹的就是思念。在真正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要知道杜甫在秦州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当然了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毕竟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明白鲁迅的枣树意味着什么。】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刘备等人终于占领了涪城,距离拿下益州不过一步之遥。

诸葛亮也从冀州赶到了此处。

“先生,此鲁迅似是方才女子说的反对你我二人之人。”

诸葛亮沉吟半晌才安抚道:“他反对的似乎是后世书中的你我,现如今这倒是不是最重要的。”

现如今虽说许多百姓因主公仁德前来投奔,可更多的有才之士却是信巨幕想着去邺城博一个前程。

那对他们来说实在不算好事。

【杜甫一直是保持着“奉儒守官”的信念的,而且他还有“致君尧舜上”的夙愿,但是这几年的经历直接让他信念崩塌,所以这时候他的心情应该是矛盾的、痛苦的、迷茫的。一生坚守的信念崩塌,突然不知道做什么了,这可能比贬官比贫穷本身带给他的痛苦还要大。】

【那个时候他说不定还后悔自己背弃了自己的信念,但是他又很清醒,知道自己回去做那个官也起不了任何的作用,所以没办法,只能转移注意力,开始转向生活、转向亲朋好友、转向自己的内心,但是这种转移并不是无意识转移的,是刻意转移,所以我们在他这一时期的诗句中还是能看到他内心的痛苦。】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还在想呢,虽然自己未曾经历,但其实也在心中为自己弃了官而有些落寞。

人活一世到底想做什么,其实他是很清楚的,若真是不行了,他该怎么办?

他才发现即便是知道了将来会发生什么,却似乎根本没什么作用。

怎会如此?

他该怎么办?

【所以我们有时候常说“难得胡涂”,活得太清醒的人往往没有那些没心没肺的人幸福,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有了杜甫的清醒,我们才能看到他如此多清醒的诗句。】

李白倒是被这“难得胡涂”四个字给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