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还想好好地坐在这个位置上,若想看到大唐好好地延续下去,除了解决那些个乱臣贼子,他还得给大唐子民一个交代。

没错。

即便他贵为皇帝,作为整个大唐最尊贵的人,他还是得对子民负责。

无他,那都是他大唐的子民。

子民没了,大唐也就没了。

【杜甫蹉跎多年,为入仕而努力,然而从管理兵器的从八品一直到如今,他一共就做了两年多的官。】

【在看过这么多的苦难现实之后,他终于意识到唐王朝不再是自己向往的那个可以发光发热的开元盛世下的大唐,而自己在这司功参军的位置上对恢复山河社稷对穷苦百姓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于是他终于放弃了这个官职。公元759年,干元二年,这一年,他四十八岁。】

【四十八岁的杜甫回头望去,他仿佛已经忘了那个“会当凌绝顶”的年轻人,他看到的满眼皆是战争与硝烟。迫于现实,他离开了这个地方去到了暂时还没被战争波及的秦州。】

1参考:男权话语中的“新娘子”形象——再读杜甫的《新婚别》[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0期177-179

浅浅求个作收吧~

第56章

杜甫

【杜甫在秦州并没有待多长时间,大约三个月,但是他平均每天都会留下一首诗。】

【这个时候的杜甫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少年意气,也正是对唐王朝最失望的时候,但是他距离孔子所言“五十而知天命”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他在这个时期写的诗都带着无尽的萧瑟,是完全可以反应他当时的那个心境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女子曾说一叶知秋。

李隆基也想通了,这时候的杜甫对大唐如此失望,想必天下百姓亦是如此。

只怕看了这巨幕,这些真正心怀天下的文人才子都不会再来为他 效力。

除非……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看着自己写在一旁的那三个戳在他心尖上的字。

他恐怕只能下罪己诏了。

【经历过唐王朝从繁盛到战火纷飞,对两任帝王从信心满满到逐渐失望,杜甫的诗歌内容与艺术表现上也都有所改变。】

【一开始他的诗歌中多是写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后开始转向黎民百姓,到达这时他虽然还是关心着国家人民,但是诗歌表达的内容开始往回收,他开始转向日常生活细节,这样的转变也让他的诗歌开始有了一些瘦硬奇寒的表达,这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韩愈、孟郊、李贺等人的诗风。 】

唐,元和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