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琢磨了一下,眉头越皱越深。

【还有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起句以黄四娘开头,后来这黄四娘被人认为是妓人,而杜甫就是去寻妓人之时写的这首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没想到此处还有自己的事情。

这诗他完全没有印象,若不是他以后写的,那就是他从来不曾写过。

从刚才女子说的那解释之后,杜甫也觉得此女所言可能并不能全信,只听个一二便可。

但他并不明白此女为何说这个。

去找妓人又如何,有何奇怪的解释?

【因为这两首是出现在小学课本上的,所以因为它们的这两层意思被人反对,但三月认为倒也不必如此苛责,首先这两首诗那都是很优秀的写景诗。】

【能够让小朋友们了解到古人在面对美景时是如何表达也是不错的,至于写给谁的,作为一首写景诗来说那也没什么重要,毕竟也没违背当时律法道德。】

如此一说众人便懂了。

若是给稚子看的诗,那确实当注意些。

东晋。

陶渊明酒都醒了大半,他自己都不知自己的文竟是那含义,简直可笑。

“延年,按女子之意,此非文字狱乎?”

好在是女子也并不赞同这说法,否则若后世之人都是这般理解,那他陶渊明可能得就此封笔不作了!

【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看待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咱们在看待一些作品时了解学习其好的方面即可。】

圣人有理。

此女之言亦是如此,有用便从,无用便废即可。

【接下来咱们顺带看看《桃花源诗》,诗中比之序中更多桃花源中生活的细节,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这几句在序中差不多已经交代了,意思就是说秦末汉初时期太乱了,很多人都避世隐居了,“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黄绮就是指的汉初的两位隐者,他们隐居在商山,而有些人就隐居在桃花源这个地方。】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女子虽没有逐字解释此句,但嬴政也看出来了是什么意思。

“乱天纪。”他重复了一遍。

自己做了什么了就乱天纪了?

“李斯呢?为何还不前来!”

偌大的宫殿内传出他的怒喝之声,公子胡亥早已经跪在大殿之上瑟瑟发抖,而其他公子也在前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