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迹浸复湮”一直到“于何劳智慧”基本上就是跟《桃花源记》第二段相对应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表现了劳动人民最朴实的愿望。】

【这个地方没有战争,“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桑竹都长得很好,庄稼也可以随着时令有规律的生长。】

三国时期的百姓们早就被《桃花源记》中的那些场景给吸引了。

他们也很想找到这样一个隐居之地,哪怕像陶渊明一样偶尔忍受饥饿,但只要没有战争没有杀戮,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双手慢慢地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可如今四处都在打仗,哪里才有他们的隐居之所。

他们都这般想,晋末的那些百姓们更是巴不得找到陶渊明,让陶渊明带他们去这样的地方!

【不仅庄稼长得好,还能“秋熟靡王税”,等到秋日粮食都成熟了也不用纳税。】

院中众人眼含热泪,感动地看向陶渊明。

陶先生本来就不用纳税,他果然是想着大家伙的呀!

【然后从“荒路暧交通”这里到“班白欢游诣”就跟序中一样了,写鸡犬、写穿着、写老少。】

【“草荣识节和……四时自成岁”这几句是写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用记时,不用去想那么多,看着四季便知道年岁了。】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他自己总结道:“这么快乐了,还需要想什么呢?”】

“这样的心愿,何时能达成啊?”有农人问道。

陶渊明的这些理想,何尝又不是他们的理想?

若真能这般太平,只怕做梦都能笑醒了?

要是能让那些还在沉迷于权力争斗的人看到这巨幕就好了,放过他们吧!

他们只想好好地过日子啊!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五百”意思是五百年,不是个确数,五百多年,“敞神界”就是捕鱼人到这地方来了,陶渊明在这里把桃花源比喻为神界,但之前他又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帝乡不可期”,所以这里的神界并非真正的神界,但对于他们那些正在受苦受难的百姓们来说已然是人间仙境了。】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近来,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虽说他们还是有很重的赋税,但是似乎各国之间突然就不打仗了。

外出的士兵也都慢慢班师回朝说是要研究这巨幕。

百姓们也都每次很认真地看巨幕,渴望着能从这巨幕中找出点线索立功。

然而当他们看到晋末时期的农民跟他们同样凄惨的场景时还是忍不住地落泪,又在看到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时激动不已。

不用上税,粮食都长得很好。

那可不就是人间仙境吗?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这一句挺有深意的,“淳”就是淳厚,所代表的是桃花源里质朴的风土人情,而“薄”就是指的渔人所代表的现实社会的世态炎凉,两者并非同源,所以渔人出去之后,桃花源就消失不见了。】

公元前359年,周显王十年。

除却公孙鞅,众人也都纷纷谴责这不守信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