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我知你们的难处了,以后自会照应你们。吃喝和干净水不会独短了你们那一份,请多担待。”

然后他指了指那张泛着浓浓的古意的“曲颈琵琶”说:

“我听说水云先生是宋宫琴师,想和先生弹琴论乐,先生以为如何?”

第58章 夜歌悬诗

王清惠小心翼翼的用手里的竹筷夹起来一块肥嫩的鱼肚肉,先仔细的择去其中细刺,然后以极其优雅的姿态放入口中细细的品味着这肥美甘香的肉质与滋味。在王昭仪先动过筷后,另外几双筷子才伸向了盘中硕大肥嫩的整条鲥鱼。这鲥鱼是清蒸的,其鱼身银白,其肉肥嫩鲜美爽口不腻。食时蘸以香醋姜末,更是别有风味,为地道的江南三味之一,时称“长江三鲜”。鲥鱼肉性味甘平,细刺多,烹时佐以猪网油,鲜香菇、虾米、火腿和春笋等,以姜、盐、胡椒粉、炼制猪油、胡荽、细米葱、黄酒、白糖等勾芡作为料汁淋于蒸熟了整条鱼上,味鲜肉肥,是不可多得的珍馐。

北宋庐山归宗寺僧人惠洪曾在自己的《冷斋夜话》里说,当时的彭渊材奇于乐,洪觉范奇于书,邹元左奇于命,时称“新昌三奇”。而彭渊材自言平生有“五恨”,即:“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桔带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彭渊材乃北宋名士,又名几,江西宜丰人,史称他“精晓大乐”,学养深厚却天真烂漫,他从精神到物质都追求完美,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这样一位名仕,自然对生活中的食充满了挑剔,就连最味美的江鲜鲥鱼,都能被他的嘴巴挑出毛病来。

而眼前这条盛放在天青色椭圆大盘中的蒸鲥鱼,足足有尺来长,鲜香味儿四溢,勾得多日未闻肉味的一舱流放者们食指大动。虽然在昭仪面前,女官和宫女们不敢先伸自己的食箸,但是一个个在心里可都全是蠢蠢欲动的架势,只等这船里地位身份最高的昭仪一动箸,大家就跟着吃起来。

江鲜催动味蕾的快慰,暂时使人忘记了自身悲苦的处境。一时间,狭窄、拥挤而潮湿的船舱里回荡开一片品尝美味后愉悦的笑声。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船中的小女子们,就着肥白的鱼肉和鲜美的汤汁,细细的嚼着自己碗里的白米饭。这回不再是那泛着紫灰色的陈米煮的水捞饭了,碗中的米粒颗颗晶莹,香气浓郁不散,正是享誉南方的御贡米“过山香”。“过山香”,别名又叫做“玻璃翠”,因其米粒晶莹剔透宛如西域贡品中上好的玻璃,煮出的米汤碧色清透自带翠颜,故得此雅名。

此时王清惠与汪元量所乘坐的这条押解船中,鱼米之香充溢,笑声浅浅,似是点亮了漫长而黑暗的北上流亡路中的一盏光芒微弱的小灯。

汪元量一定要自己的昭仪惠清下第一箸,虽然这盘鲜美的食物是三天前他一度豁出自己的性命去,向那押解他们北上酷寒之地的北虏的统帅那里求得的。为了求得这份饭食,他受辱了没有?王清惠不知道。因为汪元量一定不肯说。自那次汪元量从押解他们的统帅的中心大船上回到他们自己这条船,整整三日两夜,汪元量都缄口不言。但在那战战兢兢的三天里面,他们得到了精美的食物,干净的洗漱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