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至于粮食,良慈郡因抓了三个反贼,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冬日过去后,虽然芦菔都吃了个一干二净,但原本郡南抢种的麦子马上进入收获,可谓是前后相接,全无空档。

连承明公主都忍不住当面夸赞道:“孟刺史做事走一步时就已怀了后十步的打算,真是我所不及。”

“其实只是未雨绸缪,要是只养活自己一个,当然不用如此,良慈郡往后还要有千千万万人在这里生活,他们的明日可得仔细上心。”孟苍舒望着已经初具雏形的郡学,心中也颇有豪情万丈之感。

萧玉吉今日是来查看的,顺便给郡学送些木料。她弟弟是圣旨里名义上的负责人,她也必须亲自监督。这些木料她对外说是用王府私帑购置,其实是父皇给他们姐弟二人存在灵武郡的一份物资,这时候不拿来显惠表恩,更待何时?

奇怪的是,孟苍舒从不问这些优质木头的来历,但凡给他什么,他都是笑呵呵的拍手道:“真的么?那太好了!”然后尽数收下。

萧玉吉本想问,你难道真的不好奇么?可她也知道这并不算什么问题,以孟苍舒的智识,怕是早就猜出来了。

“殿下,不出半个月,郡学差不多就建完了,后面的屋子我打算等等,已经二月末了,别误了农时,房子够用就行。”

孟苍舒的话打断了萧玉吉的胡思乱想,她看着后面一趟空地,有些疑惑道:“这些地方都先空着?”

“郡学一下子起这么大规模也是不好,这不是显得我们郡上勤俭持家么?”

“其实这也不算多大的排场。”萧玉吉听了这话沉思片刻,忽得笑了,“孟刺史不知道,别的郡上可比我们这里热闹多了。”

“别的郡家大业大,我们哪里能比?”

孟苍舒虽然是在笑,可笑得实在有点古怪。

萧玉吉觉得这小子在阴阳怪气自己的兄弟,可说实话,她也想背地里说点兄弟坏话,因为这次的旨意下发到各个兄弟封地郡内,顿时炸开了锅,一时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人都有精彩的表演。

拥有封王的五个郡其实大多在多年战乱中被造成了一定破坏,但有些郡的底子好,两年时间也就缓了过来。这是他们亲爹第一次关于地方政务的重要指示,并且明确表示日后会有御史专门去六地监察学政,如此一来,搞得每个人都很紧张。

她二皇兄齐梁王所在的沁源郡,听说起了个极其恢弘磅礴的地基,还筑在城郊一片树林谷地之间,起初还让人以为是王府行苑,后来才知晓是用作郡学。

她四哥崇河王,小时候就不靠谱,现下到了郡上也不知有人管没人管,竟说要起一个堪比当年齐国稷下学宫的地方来响应父皇,结果被皇帝一旨申饬,如今老实了,据说还在谨慎挑选地方。

最让她不知说什么好的,是九泽郡的五哥定平王。

他竟然要以王府作为郡学,自己则拖家带口搬了出去,住进一个芦竹棚里,美其名曰:法隐效贤之风,尊师重道之志。

孟苍舒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差点笑岔了气,点评道:“这便是用力过猛了。”

相比这些人,自己的良慈郡虽然先天优势不足,可因为孟苍舒的存在,确实让她和弟弟省去不少烦忧。

“这几日公主殿下便可以上表圣上,大概齐从我们这出发,上表抵达京师的日子,郡学该完成的也都完成了。”

孟苍舒的话又一次让萧玉吉回过神来。

“这是自然,我不会夸耀功绩,但也是要恰当说一下为了春耕不夺农时,咱们这里只建了一半堪堪够用。”

公主的表态让孟苍舒十分满意:“就是这样说才好,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咱们既体面完成了圣上的吩咐,又没有强征民力有损圣上的天威,更该哭穷的地方就哭,该做到的标准就做,让人挑不出理,又不是那样现眼的出头鸟。”

“这便是父皇的心意?”萧玉吉想,自己和孟苍舒混久了,有时也学会了这样装傻套话的本领。

孟苍舒看着远处依稀可见的甘云川,难以察觉的轻轻叹了口气:“都说天意难测,我也不敢保证。可是公主与王爷想稳住阵脚,还得懂得张弛自如。如果咱们处处争先,难免引人侧目,如果敷衍了事,那岂不是慢待圣意?但话说回来,要是真在圣上心中恰到好处,那也让人起疑我们是不是太过‘懂事’了。”

见公主微微蹙眉,似有烦闷郁结,孟苍舒又赶紧道:“诚然道理如此,可既然怎么做都是错,不如最大限度体察上意的前提下按照自己自己的步调来。圣上重塑学风,乃是为选贤举能为国抡才,可是为何非要几位王爷封地的郡望来执行此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