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页

“一定、一定要为我儿讨回个公道!”

此时的京城,王家正收拾了东西,准备离开京中。带不走的大件已经都转手卖了,一家子人扶棺归乡。

天寒地冻,穿着单薄的老人家终于撑不下去,倒在了混着白雪的泥地里。老妪抱着丈夫痛哭不已,身侧的小童也开始嚎啕大哭。

小童抹着眼泪,环顾左右,他祖母眼神不大好,这一路上都是靠着他去探路的。

前面不远处,似乎就是官道了。自己……要不要上那处去求人看看?

小童有些犹豫。祖父和祖母领着自己上过好几次衙门,不过次次都被哄了出来。听祖母说,他们递进去状纸,似乎也不顶用,统叫人给烧了。

如果再遇见官老爷,他们真的会帮忙吗?

看着晕倒在路上的祖父,小童咬了牙,甩开两条酸涩的腿,冲官道上的驿站冲去。

“大爷,求求你了,救救我祖父吧?”小童见人就跪下,不断地磕头,“求求你们了,救救人吧。”

王家人正在驿站里头喝茶,听见外头有稚童的哭喊声,不免心生恻隐,起身出门探看。

小童见终于有人愿意出来搭理自己,赶紧跑过去,一把抱住对方的腿,“这位大爷,求求你,行行好吧。我祖父快要不行了。求求你了,我们是……”他想说是上京来告御状的,却又怕透露了行踪会遭不测,赶紧打住。

“走,我随你去瞧瞧。”王家人裹紧了外袍,和小童一起走向那对老夫妻。

第174章

老妪见孙儿回来了, 正想说他怎么不声不响就跑了, 却见他带来了一个人。她到底是比小孙儿多吃了几年饭的人,一看对方的衣着,还有走路的方式, 还有周身的书卷气, 就知道必是个有功名的人。

老妪登时戒备起来。实在不是不信对方的好心, 而是自家乡, 再到踏上这北上入京之途,他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 吃了太多的苦。

这年头, 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想起自己那枉死的独子, 老妪的泪水又盈满了眼眶。她的儿子, 在没被县令夺走功名前,也曾是个见官不用跪拜的秀才啊。

“祖母, 祖母, 你快看,我领了人来。”稚童拉着王家人的衣服,哀求道,“求求大爷,救救我祖父吧。”

老妪想拒绝,却又怕老伴儿真的就此撒手人寰,不得不软下了心肠,将满腹的委屈咽下。“求这位哥儿……”她松开老伴的身子, 正要磕头,却被人给拦下,“老夫人,且当不得此礼。”

男子见晕厥的老人家蜷缩着身子,必是冷得很,想将身上的外袍脱下来给他取暖,却又想起现在自己穿的乃是孝服。便作罢。

他蹲下|身,探手试了试老大爷的鼻息,很是微弱。又伸手摸了额头,烫的很。“前方不远处,便是驿站。你们虽不能进去,不过边上却是有可打尖的旅店,不妨先去那处住着,我差了家中的大夫过来瞧瞧。”

老妪欲言又止。稚童却全无顾忌,“我们身上没钱,住不了旅店。”

男子凝神去看,见他们身上穿着单薄,衣饰早就褴褛不堪,心道确是自己忘了。想了想,又道:“且不妨在我家中的马车将就。不过,”他看着身上的孝服,“家父方过世,我们是扶棺离京的,不知可忌讳?”

有些人是最忌讳同家有丧事的人来往的,因此方有此一问。

老妪哪里会介意这些?路上遇着雪雨之时,他们就是连义庄都住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