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推荐语 及 我出生的老院子

我的童年少年 吕宝嘉 842 字 3个月前

本书适合八零后、九零初、当代中小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的读者品读。

对于八零后、九零初,它能伴你重游儿时岁月;

对于当代中小学生,它能告诉你,你的年轻老师们当年是怎样活过来、学下来的;

它不同于“爽文”,它是美文、趣文,它能给你亲切感、厚重感、幽默感、唯美感。

本书读毕,不会感到空虚,而是感到收获、享受、珍惜。

本书如酒,愈饮愈醇。

请耐住本书开头的平淡;它就像一个人,刚看到头发时觉得没有什么,待看到脸,原来如此美好。(全书共计33万字,每日更新8000-10000字)

......

......

1986年深秋的某天,上午九点半左右,一个农家小院。院子里有两棵老枣树,叶子已经落得很稀疏了,阳光从东南方照射来,穿过枣树的枝叶,地上被投下极淡的影子;除了树下墙下,院子其余五分之四的面积则有一点晃眼,更多一些暖意;站立其中,会觉得平和、干燥、安静。此刻接生婆刚走。这就是我出生时的情景。

后来据我娘说,那时候还不流行到医院里去生孩子,所以我出生在家里。她也曾有点夸耀地说,生我前一天,她还在地里拔棉花柴;这是个劳动强度相当大的农活,搞不好一使劲,孩子就能坠生在地上。现在想想,那时的人真可谓“无知无畏”。

上面说的这个院子,就是我们家的老院子,拆掉之前大多数时候由我奶奶独自居住。院子南北长十二米左右,东西宽十米左右,与周围几家邻居相比,算比较大的了。

同时期的房子约一半以上是土坯做的,有的人家仔细些,会在房子外层用白灰贴上一层老式青砖,每块青砖重约六斤半;天长日久,白灰变成灰色或青黄色,青砖剥落表皮,房子的条纹就不那么清晰了。

院子的中央有一套抽水装置,一根鸭蛋粗细的塑料管直通地下,上面架一个铁制的压水器,这一套当时统称压水井。我十二岁以前,董亮、小侠、小剑、我、弟弟这几个玩伴,常摆弄这个压水井,卖力压水,因此得到我奶奶的赞叹、夸奖。小孩子们表面上不以为然,心里是很高兴的。每个人都想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有力、能干。有时抽上来的水过多,无处盛装,引得我奶奶大声说“行了小儿,别压了,没家什盛了!”“你们这是要给我把院子淹了啊!”

这个井里的水是咸水,盐分很多,人不爱喝,常用来饮牛和洗衣服。我娘素来跟我奶奶“有仇”,分开过活之后,去我奶奶院子里弄水,简直别扭至极。后来我娘请人也到我家去打一眼井,并希望打得深一些,可以打出甜水来,结果毫不奏效,全是沙土;再打几米,仍是这样,只好放弃了。我感觉奶奶当时是有一丝胜利感的,从她的表情和言语,我推测她是这样想的:“哟,嫌俺这水咸,自个儿打井;打吧,你以为哪里都能打出水来呀?!哼,你那个院子里地底下没水!白费工夫!”

院子的东南角是个茅厕,茅厕的北墙下,有两样石头物件,一个是石磙,另一个是洗衣服用的石板。石磙是麦收时用来轧麦子的,在我上四年级之前,一直都在用它。再说石板,据我娘提及和我自己的推测,在我出生以前的时期,洗衣粉和洗衣皂是不流行的,人们用一些其他的东西洗衣服,好像有皂荚之类;即使如此,洗衣仍是比较困难。人们就把衣服放在石板上,弄湿以后,用专用的棍子砸,以去除灰渍。我家的那根砸衣服的棍子我还见过,大约直到小学毕业都曾经见到它的身影。那根棍子有把,把的大小刚好适合成年人的手掌,极朴素,就是个圆圆的短柄;前面的棍身长半米、宽十厘米、厚五厘米,略向上呈弧形弯曲,以便用着更顺手。后来洗衣粉普及,洗衣服变得省力,人们就慢慢遗忘了砸衣服的石板和木棍。我家的石板渐渐被灰土覆盖,木棍也常被挪用作砸黄豆秧子之类了。

我六岁以前,常好奇地踩上石板,爬上石磙。大概六岁那年,我娘从我姥姥家回来,给了我两个稀罕物,菱角,我吃惊地发现它们长得这么像牛的两只角。她说菱角可以吃,随后带着我到石板那里用砖头砸开,递给我。我吃后感觉很香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常跟小朋友们很自豪地说自己吃过菱角。此后十年左右我却与菱角基本绝缘了,我还以为这东西很贵,所以我娘不能常给我们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