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045

上电视这件事在社员们中的反响远超余思雅的预期。

那几天,整个公社都沉浸在上电视的喜悦中,走到哪儿,聊的都是这件事,尤其是被拍到上了电视的同志,那比发了年终奖还兴奋,逢人就讲他怎么上的电视。

没几天,不但传遍了他们公社,连临近的几个公社也都知道了这个事,纷纷那个羡慕嫉妒啊。

不光普通社员,就连公社干部提起这个事也是一脸自豪,甚至以前对余思雅有点小意见的干部看到她都一脸亲切地喊“余主任”。冯书记更是懊恼,后悔没去县里面租借一台相机回来,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

余思雅听他念了好几回,好笑不已。不过这件事倒是给了她一些启发,虽然现在大家物质生活清贫,但精神生活更是匮乏,几近于无,这种需要被压制之后并不会消失,相反会激起大家对精神生活更强烈的渴望。

城里人还好,周日的时候可以逛逛百货公司,看看电影,去公园溜达溜达,乡下人那是完全没有,除了上工就只剩下大伙儿凑在一起唠嗑了。难怪乡下人八卦呢,要让他们人手一台电视,一部手机,你看谁乐意三天两头凑在一起翻那些都不知道说了几百回的破事。

以前余思雅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但现在看来精神生活方面也要考虑。物质条件有限,现在能做的有限,那就弄点电影来放吧,就当给辛苦了一年的社员们放松一下了。

余思雅把这个事交给了马冬云去办:“你去跟放电影的师傅联系一下,挑三部片子,从腊月一号开始,挨个大队的放,一个片子一个片子的轮过去,一天一场,直到大年三十晚上!”

红云公社刚好十个大队,正好放一个月,这样大家吃了晚饭都可以去看电影,也算是农闲的时候一点娱乐活动。

马冬云觉得这还是太奢侈了,哪个公社舍得放一个月的电影啊,她提醒余思雅:“余主任,这得花不少钱,不如就意思意思放几场吧。”

“我知道,钱的事你不用担心,确定好了去楚玉涛同志那里走账,大家辛苦了一年,咱们养殖场请大家看三场电影就当提前庆祝过年了。”余思雅含笑说道。

虽然是三十场,但一个大队就有一千多人,轮着来,大家也只能看个几场。再说一场电影最多就几块钱,三十天也只有一百来块,对现在的养殖场来说不算什么,可却能让大家的生活更丰富,这个钱花得值。

马冬云感动地看着余思雅:“余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

每当她觉得余思雅已经做到了极致的时候,余思雅又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打破她的认知。作为余思雅的秘书,她比别人更清楚余思雅对工作有多上心,付出了多少,但她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大家,她自己每个月就几十块钱的工资。

余思雅好笑:“这是应该的,大家不也努力工作了吗?想要感谢我啊,那就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对了,明天我准备去省城一趟办点事,最近养殖场里很忙,你就不用跟我去了,在这里协助小李,每隔一天我会打一次电话回来,遇到拿不定的事情,你们就先等一等。”

听到这话,马冬云有些忐忑:“余主任你这次要去很久吗?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现在正值厂子里一年最忙的时候,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养殖场里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可以说余思雅现在就是养殖场的定海神针,她这时候要出远门,马冬云心里很不安。

“是好事,要办成了对咱们养殖场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要是没办成,也就现在这样,没什么好担心的。行了,你去忙吧,我还要找小李交代一些事。”余思雅没有多说。

马冬云只得出门去将小李叫了过来。

余思雅对着小李也没漏口风,只是说要去省城一趟,让他看好养殖场,要是遇到很紧急又没法联系上她的事就去找冯书记。

厂子里交代好后,余思雅提前回了家。她先去公社买了些肉和大米、调料之类的日用品回家。

等两个孩子回来,她也跟他们说了一声她要去省城几天,让他们自己看好家里。

两个孩子习惯了她经常往外面跑这件事,知道后也没多惊讶,早早做了饭,准备早点吃完早些睡,这样她也能多睡一会儿。

只是饭刚做好端上桌,还没来得及吃,两个不速之客就来了。一段时间不见的吴月和朱爱华妯娌俩拎着篮子,脸上笑成了花一样地走过来。

“思雅,红英,建东,才吃饭啊?”走到门口两人就热情地招呼道。

但没人吃他们这一套,沈红英背过身进了灶房拿碗筷,沈建东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你们来干什么?”

两人完全不顾他的冷脸,笑眯眯地说:“我们来看看你们啊,这天气冷了,你们三个孩子也没个大人照顾的,都不知道怎么过日子。”

沈建东撇嘴:“以前怎么没看你们来照顾我们?”

余思雅听到屋外的动静,走了出来,轻轻拍了一下沈建东,笑眯眯地说:“原来是大伯母和三婶啊,有事吗?”

见到正主,两人也不理沈建东这个小屁孩了。吴月立即拿出篮子里的花袄子说:“思雅,天冷了,你工作这么忙,肯定没时间做袄子,大伯母给你做了一件,你穿穿合不合适。”

余思雅看着那件拼满了碎花的大红袄子,实在欣赏不了吴月的审美,淡淡地笑着说:“谢谢大伯母,我这身上脏,别弄脏了新衣服,等我洗了澡再换吧。”

见她收下了,吴月喜不自胜,高兴地说:“哎呀,一件衣服而已,穿脏了大伯母帮你洗。”

旁边的朱爱华不甘落后,立即把篮子递了上来:“思雅,我没你们大伯母手巧,不会做衣服,就给你带了十个鸡蛋补补身体。”

“三婶有心了,建东,拿去放柜子里。”余思雅笑眯眯地对沈建东使了一记眼色。

见她都收下了,吴月和朱爱华高兴之余,赶紧说起了他们来的目的:“思雅啊,听说养殖场过完年还要扩招,咱们都是自己人,你可得帮帮自家人啊。你建明哥干活卖力,能吃苦,招进去他一定好好干活不偷懒的。”

朱爱华也说:“思雅啊,你看你三叔一把年纪了,还这么辛苦,你帮帮他,让他进厂子呗,干什么都行,看门都可以。”

就沈宝安那种偷奸耍滑,偷摸拐骗什么都干的性子,安排进厂子里不是把老鼠丢进了米缸吗?还想干最轻松的守门这个事,做什么梦呢!

对于他们会想开后门这个事,余思雅早有心理准备,他们能到现在才找上门,已经挺出乎余思雅的预料了。

“大伯母,三婶,招工的事不是我负责,三叔和大堂哥要是有意向等招工时去参加应聘吧。”余思雅含笑说道。

要是能自己去应聘,他们何至于来找余思雅。沈宝安没念过什么书,小学文凭都没有,沈建明好一些,小学念完了,两人连招工的文凭这关就过不了,资格都没有,所以才想走后门。

她们觉得余思雅这纯粹是在敷衍她们。两人有点不高兴,但又不敢得罪她,吴月卖惨道:“思雅啊,当时我们家里穷,你建明哥只念到了小学,其实他很聪明的,也认识不少字,你通融一下,帮个忙呗,咱们可都是自己人。”

朱爱华也唯恐落后:“是啊,思雅,你三叔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哪有钱念书,你们养殖场这规定不是为难人吗?你看看队里多少人都进了养殖场,就咱们自家人还没进去,这传出去不是惹人笑话吗?思雅,你就帮个忙嘛。”

余思雅不为所动:“大伯母,三婶,不是我不肯帮忙,而是规矩就是规矩,要是坏了规矩,以后岂不是乱了套。三叔和大堂哥想进养殖场,也可以先去念几年书,拿到初中文凭再来厂子里应聘嘛。这可不是我不帮自己人,你们都看见了,我亲爹亲妈亲哥哥亲妹妹都不符合招工条件,都没能进去呢。”

可不是,人家亲爹亲妈都开不了后门,哪里轮得到他们。

吴月还不大死心,劝道:“思雅,你这孩子也太死心眼了,自己发达了也不提拔提拔娘家人,你看那个东升大队的大队长,前些年棉纺厂招工,他就把他儿子弄进去了。”

“就是,你爹娘养你一场,自家人都不帮自家人,这传出去惹人笑话。”朱爱华也跟着阴阳怪气的帮腔。

余思雅完全不为所动,微笑着说:“是啊,我爸妈也这样说,自家人要帮自家人,他们没能力,帮不上我的忙,就不给我添乱了。我哥有本事就自己进养殖场,没本事,他们也绝不会来找我开后门,免得影响了我工作。”

这话说得吴月和朱爱华面红耳赤。两人都不相信余家人有这么高的觉悟,但又找不到实证来反驳,只能讪讪地说:“你爸妈还真是想得开。”

余思雅扬起幸福开心的笑容:“可不是,儿女都是他们身上掉下来的肉嘛,他们也盼着我好。”

说得跟真的似的。

吴月和朱爱华说不过余思雅,看她油盐不进的样子,讨了个没趣,只能悻悻然地走了。

看到余思雅没有撕破脸就把两个女人给气走了,沈建东兴奋地跑出来:“嫂子,你真厉害。”

他妈要是有嫂子这么厉害,他们家怎么会被大伯三叔家一直欺压。

相比较他的兴奋,沈红英就有点担忧了,她指着鸡蛋和棉袄说:“嫂子,那这个怎么处理?要不咱们给还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