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尤其,伯邑考的死讯传回来也太快了一些,姬昌笃定他死了,许多熟悉姬昌的人都觉得,姬昌听到伯邑考的死讯之后,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之前他一直吊着一口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等着伯邑考回来呢,但是呢,明白人都能猜出来,他就是在等伯邑考死去。

这其实是给西岐蒙上了一层阴影的,姬昌以前的名声有多清白无暇,如今就有多叫人如鲠在喉。

大多数人追随姬昌为的自然是利益,但是呢,也有一部分人是冲着姬昌的名声来的。姬昌被许多人尊为圣贤,他对内宽和,当然,主要是对贵族还有自由民还算是宽和,奴隶嘛,呵呵,奴隶算人吗?另外呢,他精通后天八卦,许多诸侯都欠过他的人情。平时的时候,也很会作秀,属于那种习惯于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的人。

可以说,姬昌成功地将自己神化了,而且被神化的就是他的道德,而不是其他。毕竟,姬昌也不像是其他神明一样,有着什么了不得的神通,对于这些神明,百姓是不会在意他们道德上的瑕疵的。没办法,人族本身就是一种健忘,欺软怕硬,忘恩负义的种族,对于恶神,大多数人族总是比较敬畏的,比如说那些喊着要童男童女祭祀的凶神恶神,人族除非是被逼得急了,否则的话,反而愿意就这样过下去,横竖小孩子原本容易夭折,送上一对童男童女,就能保证一年的收成,听起来似乎很划算。

反而对于一些善神,你一直满足这些所谓信徒的愿望,但是等他们胃口大了起来,你觉得不愿意满足他们了,他们顿时就不爽了。

因此到了后来,许多神明其实就懒得理会了,职权内该做的做了,至于那些信徒想要干什么,你尽管说,听了算我输!这也是为什么先天神道渐渐退隐,后天神道兴起的缘故,那些先天神明一个个出身不凡,他不是为了满足信徒的愿望而做神的啊,自然是懒得管这些事情,他们天生就有神通,也有独特的修行之法,一些与人族有关的神职渐渐对他们来说就成了拖累鸡肋,因此,一个个巴不得将神职给别人呢!

姬昌呢,他就是将自己的名声吹得太高了,就如同天上的白云一样,但是,白云上头一下子被浇了一盆污水,顿时就叫许多人心里头有些不爽了。

这些年来,西岐其实勾搭了不少诸侯,许多诸侯呢,他们都是冲着姬昌的名声来的,如今呢,西岐因为伯邑考的事情,俨然不够名正言顺了,大家自然开始琢磨着,我上我也行啊!起码我还没为了有个起兵的借口,干掉能干的倾向于帝辛的长子,改立次子呢!

甚至,一些聪明人就想着,姬昌,或者是姬发,对于自己的儿子(兄弟)都这般无情,他们这些人呢,将来难道就一定有什么好结果吗?

其他诸侯总算还有回头的可能,不管是他们继续做墙头草,还是呢想要自起炉灶,但是西岐这边,已经是骑虎难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他们呢,也算是有些能人,直接就发出了讨伐大商的檄文,列数帝辛的各种罪名,将伯邑考的事情放到了后面,毕竟,这事大家都说不清楚,所以呢,干脆一点,当做是搭头,主要还是帝辛不敬神明,穷兵黩武,宠幸妇人,亲近小人,杀戮忠臣之类的话。

总之一句话,不管怎么样,西岐就是反了。

伯邑考也来了个骚操作,他直接表示,西岐谋逆不臣,他耻于西岐为伍,所以,他决定自请出族,也就是说,以后,他就不认姬发这个兄弟,姬昌这个老子了!

伯邑考这一番表态,许多人对伯邑考觉得极为佩服,这人实在啊,忠君爱国,为了大商,连家族都不要了!当然,伯邑考这般做,许多人能够理解,刀子都架到脖子上,差点连命都送了,还拿西岐那边当亲人,那就真的是愚蠢了。当然了,也有那等心思不纯,或者是迂腐的人,在那里说什么孝道。伯邑考直接回了一句,忠孝忠孝,忠还在孝之前呢!大商没什么对不起西岐的地方,西岐造反,那就是不对!

帝辛也摆出一副非常感怀的模样,又念及伯邑考之前的功劳,当下呢,直接下诏,将伯邑考封为昭明公,甚至,要不然群臣反对,他恨不得直接给伯邑考封王。

西岐那边呢,不管姜子牙如何腻味,但是他也不敢逆了天命,坏了封神之事,因此呢,只得打点起精神,开始整顿起了兵马,准备应对大商的讨伐。

帝辛呢,也算是坏,他直接找那些跟西岐关系比较熟的诸侯,派他们去征讨西岐,这纯粹是给机会让西岐增长实力了。他们要是下了决心,那自然是好,但是要是他们敢直接投靠了西岐,那么正好,他们的封地,大商也就可以收下了。

至于西岐的实力膨胀之后怎么办,其实这一点真的不用担心。这年头,寻常的士兵就是普通人,但是能够担任一方主将的,就得有着卓绝的武力了,这个时代真的是习惯于斗将的时代,将领要是赢了,那么,就是一场顺风仗,要是输了吗,大多数时候,也只好逃跑了。而武力这种东西呢,很多时候要看先天的素质。像是帝辛,天生就是力大无穷,他要是做一个将领的话,差不多就是那种非常厉害的主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