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伯邑考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已经有了规划,他会逐渐收拢人道气运,然后呢,当他将诸多星命真正融入自身之后,也就能够重登紫微星君的位置,并更进一步,将自身星命化作是帝君之命,到那个时候,他这个紫微帝君才算得上是名正言顺。

这些年呢,帝辛是彻底放飞自我了,他很少理会朝政,朝中的事情,许多甚至直接交给了已经变成王后的苏妲己。苏妲己在这方面也很有天赋,或者说,她对于人心的把握很有天赋,凡是那些沽名钓誉,还有左右摇摆的,都被她找了理由杀的杀,贬的贬,另外呢,许多诸侯也跟着遭了秧,苏妲己的名声越来越坏,许多人在那里上书喊着要斩杀妖妃,以正超纲。帝辛呢,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一般,照旧每日饮酒作乐,甚至有人怀疑,帝辛已经被苏妲己给架空了。

而不管是帝辛还是苏妲己,都跟伯邑考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或者说,伯邑考对外表示,自己立场尴尬,需要考虑西岐那边的情况,所以呢,朝堂上的事情,就不要问自己了,他呢,就是沉下心来,搞各种民生方面的研究。

如今的朝歌,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朝歌的百姓,还有距离比较近的那些诸侯,都觉得如今的情况挺好的,只要老老实实的,那么呢,地里的粮食产量也高,各种物资也比较丰富,家里也有了余钱,可以说是实现了温饱,而且呢,还有余钱让小孩接受一点初步的教育。

但是朝歌的官员,就每日里战战兢兢了,如今朝堂上说话比较管用的就是费仲尤浑了,他们是典型的见风使舵的小人,以前听帝辛的,现在听王后的,对于群臣呢,想要他们开口帮忙说话,简单,掏钱!有多少钱,他们办多少事!当然了摊上那种救不了的,他们呢,就算是送钱,他们也是不收的。古怪的是,在许多人那里,这两位的名声居然好了起来,起码说话算话,不会收钱不办事,而各路诸侯进京朝贡呢,但凡想要好端端回去,那么,这两位的路子是不能不走的。

其他的官员呢,敢说话的,多半都已经不在了,苏妲己是个懒得惯他们的人,谁叽叽歪歪,谁就滚蛋。你这边想要玩死谏,刷个名声什么的,那你就得做好家人被打成奴隶的准备。

总之,被苏妲己一番瞎姬八搞之后,朝堂上工作效率居然变得高了许多。唯一让苏妲己比较不爽的就是比干,这家伙呢,平时的时候一声不吭,但是呢,是个心狠手黑的性子。苏妲己不过是想着照顾一下轩辕坟的其他那些小狐狸,就在王宫里头设宴招待他们一番,这些狐狸呢,其实也没干过什么坏事,但是也没享受过什么好东西,酒足饭饱之后,难免障眼法有些不灵光,好些露出了狐狸尾巴。结果比干这家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第二天就叫人堵了轩辕坟中的那些洞口,一把火将那些狐狸烧了个七七八八。

苏妲己也是狠人,她直接装病,帝辛呢,也顺势就想要将比干这个暗中支持子衍,还跟姬昌关系比较亲密的王叔干掉,因此,就直接以七窍玲珑心的名义,将比干给干掉了。

比干一死,子衍和子启立马消停了许多,缩在自家府中,连门都不敢出了,生怕那一对贱人又搞出什么九窍玲珑心之类的花样,也将他们宰了。

甚至,苏妲己呢,还直接接手了大商一部分的祭祀权力,青丘那边原本就传承了一部分祭天之类的法门,当年涂山氏的女娇还是大禹的妻子呢,大夏的时候,涂山氏可以一度掌握了祭祀的主要权力的。苏妲己虽说只能说是青丘的远支,但是有的东西还是掌握了的,她以王后的名义接手祭祀,一开始还有人想要看苏妲己的笑话,结果都被苏妲己三下五除二给打发了。

总之,看起来帝辛与苏妲己是人心尽失,实际上呢,他们如今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反而比以前要多出许多,起码以前的时候,大家对商王都有些敷衍的意思,但是如今呢,上面坐着的是两个随时都可能翻脸,一点也不顾及后果的神经病,你要是跟神经病计较,就算是后来有人帮你报仇了,但是这一刻,你的生死就掌握在俩神经病手里。

因此呢,不管是群臣,还是诸侯,对帝辛和苏妲己都客气敬畏了许多,私底下可以说点坏话,发点牢骚,但是呢,该做的事情还得做,不能被抓住了把柄。据说苏妲己如今又觉得当年伯邑考主持建造的摘星台不够高,不够华贵了,正打算再高点事情,想要在人间建立如同天庭一般的琼楼玉宇,如今正缺钱呢!

虽说伯邑考搞出来的很多东西都很挣钱,但是这些钱,按照伯邑考的说法,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呢,修桥铺路可以,赈济灾情可以,作为军费也可以,但是呢,额外的支出,那就是不行。不管谁要,那都没有,你们要是一定要,那么,我手里的摊子,你们接过去吧!

伯邑考搞出来的东西,谁敢接手啊,根本懂都不懂好不好。伯邑考这几年也教导了一批人出来,很多人本来还想要挖墙脚呢,结果呢,这些人都是一帮死脑筋,对伯邑考那叫一个忠心耿耿,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姬昌这个亲爹,想要找伯邑考要人,也是毛都没有!开玩笑,我自个还不够用呢,你们一个个手底下人才济济,我就是从平民甚至是奴隶里头挑了几个人凑活着用用,你们也要强,还要不要脸啦!

总之呢,伯邑考那边是油盐不进,他在民间威望也很高,谁敢没事跟他作对啊,所以,私底下就有流言,说是王后觉得朝廷里头吃干饭的人实在是太多,最好宰掉几个,再抄一波家,说不定,自个的新宫殿就修出来了。有着这样的传言,一个个都担心这事落自己头上,偏偏还不敢辞官,免得落下一个心虚的罪名,因此呢,谁也不敢松懈了,只得拼命做事,生怕自己成为那个被宰掉的吃干饭的。

以前的时候,大家都盼着闻太师在外面多待几年,现在,大家就都盼着闻太师回来了。别的不说,除了闻太师,没人管得住大王啊,闻太师回来了,就算是不能完全拨乱反正,起码也能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