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页

一马当先的“贝尔法斯特”号主动发出国际通用的灯语信号:“我是爱尔兰海军旗舰‘贝尔法斯特’号,在此执行警戒巡航任务,请通报你舰舰名和任务。”

对方领舰,那艘爱尔兰飞行员无法辨明舰型的“重巡洋舰”,漫不经心地给出了回应:“我是苏俄海军的‘基洛夫’号,与友舰编队航行,途经此地,没有特定任务。”

看到对方灯语信号,两艘爱尔兰舰艇的舰桥里顿时一阵唏嘘之声,原来那就是神秘兮兮的基洛夫级巡洋舰——从该级巡洋舰的舰型轮廓、技术性能以及诞生时间、建造速度来看,苏俄海军工程师肯定是从英国的勇敢级大型巡洋舰身上汲取了宝贵经验,所以其舰型也应当定义为“大型巡洋舰”更为恰当。西方同盟国获得的有限情报表明,基洛夫级巡洋舰采用了跟勇敢级相同的英制k28型双联装203毫米舰炮和帕森斯蒸汽轮机,火力和射程都对普通轻巡洋舰具有压倒性优势,但装甲防护水平仍属轻巡洋舰级别,最大航速稍逊于同期建造的轻巡洋舰,活动半径则有可能优于普通轻巡洋舰。

“能在北海见到你们非常荣幸,祝你们航行顺利。”爱尔兰海军旗舰以灯语信号问候对方,而后抛出己方要求:“需要提醒的是,我国在前方海域实施海上勘测,勘测设施可能威胁到往来船只的安全,请你们调整航向绕行。”

这一次,俄国战舰过了好几分钟才发来灯码信号:“我们会对自己的航行安全负责。”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颇显生硬的回应。见对方没有调整航向的意思,“贝尔法斯特”号带着“斯托克斯”号快速右转,它们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将左舷展现在对方面前,所有主炮都转动了一定的角度,但没有将炮口直接对准苏俄舰艇。

两艘苏俄舰艇继续南行,双方的距离不断缩减,两艘爱尔兰舰艇先一步驶过,俄国人的“基洛夫”号则从爱尔兰轻巡洋舰“斯托克斯”号留下的水痕上横切而过,这时两艘巡洋舰之间的距离不足百米,而两艘主力舰相距不过五六百米,双方战舰的轮廓线条乃至许多细节都清楚映入对方官兵的眼帘!

“贝尔法斯特”号的战斗舰桥里,身高近一米九的沃尔特斯表情凝重地望着视线中的俄国战舰,仿佛看到了两个浑身酒气的俄国大汉。作为爱尔兰本土出身的新一代海军将领,沃尔特斯在成长过程中发掘并着重培养了刚毅、果决、冷静的品格,凭着扎实过硬的军事素养,他冷眼观察并判断现场局势:贴身近战,爱尔兰编队能够以鱼雷取胜,拉开远战,两艘爱尔兰战舰拥有射击精度和射速优势,也就是说,两艘爱尔兰战舰在吨位略逊的情况下反而拥有战术优势,但俄国人的性格偏偏是横蛮不讲理的,他们的鱼雷和炮弹同样致命,一旦双方发生直接冲突,恐怕就是玉石俱焚的结果。

权衡利弊,沃尔特斯迅速做出应对:一面令编队右转,再度从对方航线前方横切而过,一面令通讯官将自己现场拿捏的陈述和意见发给海军参谋部。

且不说海军参谋部的值班军官能否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参谋长等主管将领,就算立即接获报告,他们也不能立即做出最终的决定,必须尽速报告国防大臣和国王陛下,这些环节需要时间,若要通过外交渠道跟苏俄方面沟通,或是与德国高层会商,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了……

建成服役之时,沙俄的甘古特级战列舰最大航速接近25节,居然比德国的“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还要快,然而此后二十余载,两者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如今服役于苏俄海军的四艘甘古特级可谓老态龙钟,其作战性能远未恢复到服役后的最佳状态,开足马力也达不到当年风驰电掣的速度,转入爱尔兰海军服役的“冯·德·坦恩”也即“贝尔法斯特”号先后进行了两次现代化改装,综合作战性能较“出厂状态”有了约50的提升,不论舰况还是官兵素质都较为理想,而且在整体吨位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极限航速还略有增加。

这样一来,双方的性能就出现了剪刀差。

“贝尔法斯特”号的转向动作一如既往的灵活飘逸,新锐的“斯托克斯”号紧紧跟随其后,这时候小编队的航速已经提升至24节,比对方的现时航速快了一半,因而能够游刃有余地重新抢到俄国舰艇身前。在沃尔特斯的直接指挥下,“贝尔法斯特”号从“基洛夫”号前方百多米处驶过,而“斯托克斯”号则勇敢地从“基洛夫”号与那艘桅杆上悬挂红旗的甘古特级战列舰之间穿过。要知道舰艇不同于行人或者汽车,它们无法在短短几秒之内改变航向航速,若是计算有误或者忽略了某个细微的因素,就有可能狠狠地撞在一起——所以友舰在演习或作战中发生碰撞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动辄重伤甚至沉没。

爱尔兰人依仗高超的技战术水平玩了一把心跳,俄国人自然要跟着心惊肉跳一回,在“贝尔法斯特”号和“斯托克斯”号驶过之后,两艘苏俄战舰上都能看到水兵们愤怒挥拳。

见两艘俄国战舰依然不肯改变航向,沃尔特斯指挥他的编队再一次调头驶来。爱尔兰海军虽然没有这一先例,但他们的国王约阿希姆一世陛下却是日德兰那场战舰肉搏战的直接推手,沃尔特斯的战舰若是跟苏俄舰艇相撞,倒是不辱约阿希姆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