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

“敌人碾上我们埋的重型地雷了!”加拉赫听到有人如释重负地说。

紧接着,一名士官沿着堑壕一路小跑一路传令:“大家准备好粘弹,敌人战车一靠近就扔,都看准了扔,把它们钉死在阵地前!手榴弹也准备着,干掉战车马上对付后续跟进的敌方步兵,还有步枪都装好刺刀!”

有对策的防御让惶惶不安的士兵们镇定下来,加拉赫从刀鞘里拔出刺刀,动作麻利地装上步枪,把步枪靠着堑壕壁放,然后将手边所有的手榴弹都拧开保险盖,包括登陆后配发至一线阵地的“粘弹”——这是士兵们给30型反战车手榴弹所取的绰号,它依靠磁性吸附在战车装甲上,利用空心装药的射流效应穿透钢板杀伤车内人员,是爱尔兰军工部门为同盟国阵营贡献的又一技术装备。

做好了这些准备,加拉赫拿起步枪,因为装上了刺刀,施展起来没有先前那样自如,他不得不更加小心,可是这次刚探出头,就像是挨了狠狠一闷棍,脑袋一片空白,整个人顿时跌坐在堑壕里,半天才回过神来。摘下头上的钢盔一看,射中自己的子弹居然卡在上面,若不是这货质量好,自己恐怕已经一命呜呼了。

不多时,堑壕里有人高喊道:“五十米,粘弹准备!”

周围的枪声顿时稀落了许多,看样子大家都在准备投掷反战车手雷。

钢盔正面凹了一块,不知是否会影响它的防弹效果,加拉赫这时候也顾不上了,把它往头上一扣,捡起步枪就站了起来。

那金属履带的摩擦声听起来仿佛就在跟前。

没等他摸到放置好的反战车手雷,突地传来炮弹划空而至的短促尖啸声,火光、冲击、爆响瞬息扑来,导致思维再度当机,人也踉跄着跌坐在地。

什么情况?

联军堑壕后方,十数辆“凯尔特战士”在麦田中横车调炮,借着月光和战场上的火光瞄准英军战车开火。这些20吨级的中型战车最初是作为同盟国标准战车设计研发的,所以要求结构简单、性能均衡、成本适中,量产型完全符合这些标准,但受到国家战略和政治利益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该型战车未能成为同盟国阵营的通用装备,仅在爱尔兰、德国、西班牙、奥匈帝国四个国家服役,至战争爆发时,“凯尔特战士”的总产量还不足八百,远少于德国陆军三十吨级的主力战车“条顿骑士”。

性能均衡并不意味着性能平庸,“凯尔特战士”投产于1924年,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即便放在1933年也没有落伍,而且从1930年开始,大多数“凯尔特战士”陆续将原有的克虏伯42倍径50毫米炮换成了新式56倍径50毫米炮——在使用普通穿甲弹的情况下,它能够在500米距离击穿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100米的穿甲厚度为80毫米,若使用钨合金穿甲弹,穿甲能力在普通穿甲弹的基础上提高20左右。优异的性能使得这款战车炮成为了德军中型战车的标准配置,就连早期型号的“条顿骑士”亦选择该型火炮作为主要武器。

第58章 炮火逞威

随着无情战火的降临,短短一天时间,利默里克就从一座夜生活丰富的国际都市变成了入夜之后看不到几盏灯火的城市。开战第一天,英国空军接连对爱尔兰首都发动了两波空袭,前前后后有120多颗炸弹落入城区范围,算上落在他处的炸弹,当天英国飞机在爱尔兰领土投下了近两百吨炸弹——按照英国官方的说法,这是对敌人的严重警告。如果爱尔兰政府不及早退出战争,往后还会有更多的炸弹落在他们头上。

11栋建筑物遭到损毁,6个街区发生火灾,有超过200人在空袭中丧生,两倍于此的平民不同程度受伤,还有一时难以估计的财产损失,利默里克自1917年圣帕特里克节刺杀事件和冠军杯爆炸惨案以来首次遭到人为袭击。所幸卫戍部队准备充分,轰炸引发的火势很快被扑灭,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道路交通基本恢复,大部分街区的生活用水和燃气供应保持畅通,民众情绪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