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

德军发起反击后的第4天,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地区的战斗已见分晓,而在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的德军战线始终如磐石般牢不可破,游击队和抵抗者让德国变成了一尊熊熊燃烧的炼炉,后勤供应受到制约,多数苏军部队锐气已失。见战机已经成熟,集结在东弗里西亚群岛的德国军队在德国西北部沿海发起登陆作战,在居民们的热烈响应下,他们迅速夺回威廉军港,然后沿着基尔运河向东挺进,短短两天时间,基尔运河以北的德国领土皆回到了德军控制之下。面对汉堡和不莱梅地区苏军部队摆出了退让姿态,德军登陆部队没有冒失地南下进攻,而是在基尔运河区稳筑防线。与此同时,在法国北部接受训练和整编的德军新兵不断通过海路开赴前线,南线部队的钳制也使得汉堡、不莱梅的苏军不敢轻易发起反扑。数日之后,德军主力结束在多特蒙德地区的作战行动整军北上,德军登陆部队这才稳扎稳打地合击汉堡-不莱梅地区之敌。至2月6日,德军重新占领不莱梅,三天之后,汉堡废墟上空重新升起了德意志的三色旗。

德军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胜利令德国军民乃至西方民众欢欣鼓舞,苏军在德国北部地区一再摆出避让之势,但双方的实力对比还没有因此出现逆转性的变化。经过连番鏖战,德军各部消耗较大,将士们亦已疲惫,在夺回基尔及基尔湾周边地区之后,德军以易北河为界暂停了攻势,各部转入休整,并沿着易北河构筑防御工事。在德国中部和南部,处于守势的德国军队只是在苏军主动撤走后接管了黑森和图林根的部分城镇,使得德军控制地区的总面积恢复到了十万平方公里。

随着德军第一阶段反攻的胜利,德国战场在二三月间出现了短暂的平静,双方皆对各自的兵力部署进行了调整。通过征募本土义务兵和海外志愿者,德国武装力量的规模迅速扩充到了三百万,空军实力也得到了成倍的提升,由于一多半德军部队都是全美械装备,人们戏称这支德军是“穿着灰色制服的美国大兵”。在与民主德国政权展开外交谈判的同时,苏军也通过征兆预备部队的方式扩充了前线兵力,在中欧地区作战的苏联军队也达到了三百万,其机械化程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军队中多是拥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新锐的喷气式战斗机和主战坦克也不断加入一线部队阵容,在谈判迟迟无法打破僵局的情况下,一场生灵涂炭的恶战已是在所难免。

第97章 热血搏杀

暖春黄昏,夕阳西沉,一抹艳丽的红霞映烧天际。站在地面仰望天空,那成群结队朝西飞去的战鹰就像是披上了赤色的火羽。它们不是死神却能够带来死亡,不是魔鬼却能将世间变成炼狱……

在这百花齐放、万物勃发的日子里,战争之火也从尸骸累积的灰烬中复燃。为了削弱德军的抵抗力量,苏军不惜伤亡地展开持续空袭,重点轰炸了德国西北部港口、铁路站点以及靠近德法边境的多座城市,其地面部队亦积极调兵遣将。每到夜晚,吕贝克-汉诺威-维尔茨堡-斯图加特这条战争分界线的东侧总是充斥着隆隆的机械轰鸣声,有些来自于坦克战车,有些则是拖运重炮的履带式牵引车。为了拿下这场志在必得的胜利,苏联人几乎搬出了全部的家底,就连一些原本固定在海岸要塞的重炮也被运来,得到修复的战车连同日夜赶工制造的新品一齐补充到前线部队。对于进攻发起日,苏军内部讳莫如深,但他们终究是在德国人的领土上作战,整个德意志民族正以空前团结的信念抗击强敌,不论苏军使出怀柔或是高压政策,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无数仇视目光的注视。通过分析苏军的兵力调动和装备配置,德军最高指挥机构也在不断调整己方部署,只等苏军率先发起攻势,便能用磐石般的顽强防守耗气能量、拖其精气,赢下这场以弱敌强的关键性战役。

苏联民众勒紧裤带支援前线,德国一方却可以免费从西方盟国获得大量援助,如此对比之下,苏联人显然不愿将进攻时间推延下去。4月10日,在吕贝克、汉诺威、斯图加特等均是重镇附近,一辆辆拥有钢铁身躯与节状履带的战车从树林中驶出,它们的炮塔和车身上刷着苏联人引以为豪的红色五星。二战以来,这些徽标已经成为无往不利的象征。尽管没能一鼓作气击败德国军队,甚至在敌人的冬季反攻中丢失了一些战线,但苏联军队的强大军力依然是毋庸置疑的。

夜幕完全降临之后,在手持电筒、煤油灯以及信号棒的士兵们指引下,一辆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各种型号的小汽车、大卡车也陆续在公路附近的旷野中集结。

“一营全体……出发!注意秩序,相互掩护,保持警戒!”

在一辆通讯天线高高竖起的t-54坦克上,仪态整洁、精神抖擞的装甲兵指挥官通过喉部话筒向下属各车发出指令。31辆崭新的t-54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移动起来,淡淡的、充斥着油气味的青烟顿时在这支装甲纵队周围弥漫开来。紧随其后的,是一支搭载战斗步兵的运输车队,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以及传闻中得到盟国倾力援助的德国对手,苏军官兵们一个个表情严峻,但眼眸中绝少有恐惧的成分流露。

不远处的泥土路上,一支成分相对复杂的装甲纵队也已踏上征程,这里不但有苏军的常见车辆,居然还有美制的“谢尔曼”坦克、3a1半履带式装甲车甚至六轮的20装甲车——在近千万将士相互倾轧的东西方阵营大战中,苏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歼灭战对盟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亦从中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自信爆棚的苏联将领原本不屑于将这些武器装备到一线部队中,因而只是将它们编入预备部队和治安单位,用于对付占领区游击队和地下抵抗组织的微弱反抗。到了1950年末下旬,德国战场上的消耗终于让苏军指挥官们感到捉襟见肘。于是,盟军的制式火炮、车辆和弹药都被重新利用起来。

在此起彼伏的“前进”声中,越来越多的坦克和车辆进入公路,不过拥塞的情况并未出现,在苏军指挥部门准备充分的组织下,这些车辆非常有序地向西行进。夜幕下,一条闪烁着无数小光点的河流正在澎湃地涌动着。为了确保这种夜间行军不为德军战机尤其是那些战斗直升机的袭扰,苏军将雷达部署到了前线,并在行军区域提前设置了固定和移动式防空火力。可是,这里毕竟是前线。

“敌机!敌机!注意隐蔽!”

急促的喊叫声才刚刚响起,两架德军直升机的身影就已出现在视线之中,没有人知道这些“树梢幽灵”是潜行而至还是埋伏在没有路径的野林之中。在防空枪炮开火之前,它们潇洒地悬停、调整然后发射火箭弹,来不及分散隐蔽的车辆纵队顿遭打击。一辆满载步兵的卡车为火箭弹击中,瞬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噩梦之境;一辆加油车、一辆运载弹药的卡车受到爆炸波及,烈焰冲天而起,在这夜晚形成了最醒目标位信号。骤起的枪炮试图让那两个卑鄙无耻的偷袭者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它们在树梢灵巧一跃,转眼间就已不见了踪影。

这样一场小规模的空袭所造成的影响显然比炸弹本身的破坏力大得多,苏军部队原本井然有序的队列一片混乱,熊熊燃烧的车辆残骸阻塞了道路,官兵们一边手忙脚乱地救援伤者,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工程部队重新疏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