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德国人成功扭转了开战之初的绝对劣势,苏联军队在硬实力上依然更甚一筹。受到来自莫斯科的政治指令催促,在德国作战的苏联军队顶着严寒向德军据守的西部地区集结。在乌尔姆的一线阵地,林恩透过战壕潜望镜就能够清楚观察到对岸苏军的频繁调动,并从己方军官口中得知,自从双方隔河对峙以来,苏军不仅对德军阵地展开密集的空中侦察和轰炸,还多次派遣分队实施夜间渡河侦察,试图获取德军防务方面的重要情报,新一轮进攻看来已是箭在弦上。

熟悉军事历史且有丰富的一线战斗经验,林恩很清楚苏军的作战意图,以当前的战争形势,时间每延后一天,胜利希望就远离苏联一步,苏联军队必须赶在德军进一步扩充之前将其彻底打垮,一旦将据守西部的德国正规军击垮,哪怕他们的残兵败将逃往法、荷等国,西方世界也会受到沉重的心理打击,届时苏联获得的不仅仅是形同废墟的德国占领区,更重要的是得到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宝贵时间,莫斯科的决策者们也将巩固他们受到动摇的威信。

“如果对岸苏军投入一个集团军甚至更大数量的进攻兵力,我们的防线能够坚守多久?”

在简陋但十分坚固的前线指挥部里,林恩问了一个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问题。驻守乌尔姆的德军部队共有3个步兵师外加1个炮兵团,总兵力大致相当于苏军的半个野战集团军,而且地形条件对防守有利。担任乌尔姆防线总指挥的奥托·希策菲尔德将军在第三帝国时期曾任集团军级的代理指挥官,二战期间的表现中规中矩,而作为德国防卫军将领参与对苏作战期间,他为盟国阵营赢得了战争后期为数不多的一场局部胜利,以两个德国步兵师重创了一支冒进的苏军坦克部队。

“战争没有如果,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续,为了德意志军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必当在此坚守至一人一枪!”希策菲尔德将军用铿锵有力的语气给出了完美回答。

对于苏军即将发动的终极攻势,德军联合参谋部已拿出应对策略。非到万不得已,德军不会撤过法德边境,而德国西部地区的作战纵深过于狭窄,要想化解苏军攻势,就必须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伺机防守。鉴于西方盟国掌握着制海权,反击将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发起,力争收复北德沿海地区,而在西南部的莱茵-兰法尔茨和巴登-符腾堡,德军将以有限兵力牵制住苏军的南方主力。乌尔姆的地理位置不至于成为战役焦点,但它横档在苏军进军斯图加特、弗赖堡等重要战略目标的重要通道上,一旦苏军攻势拉开序幕,它必然首当其冲地接受战火考验。因此,林恩深沉留语:“也许,这将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非拼死抗击不足以完成任务。诚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举杯共庆胜利!”

林恩视察乌尔姆过后不到40个小时,苏军重炮的滚滚轰鸣在多瑙河东岸响起,雨点般的炮弹以毁灭世界的气势侵袭而至,上百架苏军战机轮番飞抵乌尔姆投弹,成千上万的苏军步兵强行渡河,战斗的进程正应了林恩所言:空前惨烈!

“什么?敌人坦克在多瑙斯特腾登岸了?让你的士兵想办法用‘铁拳’敲掉它们,任何人不得擅自后退!援兵?现在没有援兵,必须靠你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

在位于城区的作战指挥中心,佩戴陆军一级上将标识的奥托·希策菲尔德将军狠狠挂下电话,还不等喘口气,刺耳的电话铃声从另一部电话机传来,副官以令人厌恶的敏捷接起电话,不好的消息随之从他口中传出:“是霍里德将军,他报告说苏军再次向他的右翼阵地发起猛攻,最后一支预备队已经派上去了,再这样下去他得从其他阵地抽调兵力,或者指挥部给他增派援兵。”

“援兵?现在还不是动用总预备队的时候!”希策菲尔德将军兀自呢喃着走到电话旁,从副官手里接过话筒,用中气十足的语调对电话那头的同僚说:“威廉,你听好了,这还只是苏军进攻的第一天,让你聪明的大脑冷静下来,我们还要在这里坚守很多天,这是必须的,必须非常节约地使用兵力,当然,前提是牢牢守住你的每一处阵地!祝你好运!”

挂下电话,希策菲尔德完全不理会副官的目光,他径直走到桌旁拿起水杯,不早不迟,地面随着巨大爆炸声猛烈摇晃起来,一股强劲的风卷着沙尘从入口通道涌进来,指挥部里的每个人莫不灰头土脸。希策菲尔德将军瞧了瞧自己的杯子,“咚”地将它砸在桌上,自言自语道:“要是我们当年打败了苏联人,绝不会有今天的痛苦……这胜利迟来了几年,但我们会把这些痛苦加倍还给苏联人的!一定会的!”

第94章 反击大潮

在苏联军队发动的德国冬季攻势中,战况惨烈的乌尔姆仅仅是漫长战线的一个普通缩影。自北往南,在多特蒙德、锡根、法兰克福、曼海姆、肯普滕等地,苏德将士皆于同一时间展开殊死搏杀。为了切断巴登-符腾堡德军与其他地区的联系,苏军在曼海姆-卡尔斯鲁尔方向投入近二十个师,前沿攻势一轮高过一轮,如海啸一般无可阻挡地攻占了德军精心布设的一道道阵地,兵锋很快逼近至法德边界。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中,苏德两军自是倾尽全力,不愿坐视苏联赢得胜利的西方国家也一再突破“底限”。为了支援德军作战,美军几乎将他们在法国的库存物资掏空,并以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保护边境地带的运输线;法国不仅向德军提供了境内的机场设施,还直接派遣数百名飞行员参战,甚至允许德军在夜间越境机动;英国派出部分皇家空军飞行员驾驶德军涂装的战斗机参战,强大的皇家海军与美国舰队一道在德国北部海域巡弋,官兵们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干涉这场关系到欧洲命运的战争……

埃森,德国的“工业心脏”,近代以来德意志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曾经烟囱林立、工人成群,各种工业原材料在这里转变成为钢铁和机器,它的兴衰直接决定了德国的强弱。第二次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德国军民想方设法保护它,为此已有数千人付出了生命代价,城区周边的田野中亦散落了上百架苏军轰炸机的残骸。随着苏军战线的迫近,米格和雅克的身影使得这里的防空作战失去了悬念,德国人不得不将工业生产分散转移,时至今日,偌大的埃森仅有几处军械修理厂还在运转。苏军的重炮火力时不时落下,留守的德国军民丝毫没有畏惧,他们把残缺不全的工厂建筑和满目苍夷的街区变成了防线,并用残留的器械加固它——用废弃的钢铁构造简单有效的坦克阻拦工事,把坚固的房舍变成全向的独立堡垒;在修复的火炮上焊接钢板,使之变成牢固的炮塔,给受损的装甲车披上重甲,让它们成为难以对付的隐蔽火力点,在机枪射击口装上保护性支架,使之难以被普通火力摧毁。在苏军地面部队突入埃森城区之前,十数万德国居民仍在不眠不休地巩固防线,他们储存好了弹药、食物和淡水,准备用锲而不舍的意志抗击强敌,令他们感到既意外又兴奋的是,就在战斗打响之后,他们的国家首脑和军队统帅,德意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民主领袖、国家英雄,亲临前线视察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