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虽然是渔港村落,这些“挪威渔民”却并没有堂而皇之地在户外点火烤鱼,而是在屋内使用干燥的柴火以及木炭生了炉火,这样一来,从烟囱内冒出的烟偏向于灰白色,在不到二三十米的高度就已经随风飘散不见了踪迹,这样的烟别说是50公里,就是10公里外也得非常仔细才能观察到。

琢磨着这里烟囱里飘出的烟柱,林恩想到镇压“叛逃事件”时自己在沿途洞库中所见到的那些工厂,若只是缝制衣装、加工材料,凭借地热发电所提供的能源就能够实现相对无污染的生产,但军事科技可不是普通的缝缝补补、敲敲打打,它涉及化工、冶金、铸造等多个领域,由此而产生的废气、废料不仅关系到隐蔽性的问题,还影响着基地内一万多号人的生存安全。若是年轻男女们相互配对,几年之后总人数很可能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届时食品、空间又将是新的问题。总的来看,“雅利安方舟计划”只是理论上的基本完备,对实际情况尤其是一些细节部分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调整固然可以弥补缺失,但如果不能尽早做出安排,到时候积累起来的问题没准会酿成比“叛逃事件”更严重且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以为这次出来巡逻可以散散心,没想都新鲜空气激发了思维和灵感,头脑中想到的东西更多了,林恩对此有些始料不及,个人影响力又十分有限,巴赫那里前面的问题还堵着,正是剪不断理还乱,顿时自觉有些失望,甚至黯然产生了拉上人马一走了之的想法。喝了几口热汤,吃了一片烤鱼,实在觉得屋内过于吵闹,独自一人来到屋外。这里所谓的渔港不过是用木头架子搭建了一个三四米长的栈桥,使得吨位稍大些的渔船能够在峡湾最底部停靠,这会儿渔船都外出捕鱼,小小的港湾显得格外幽静。找了块裸露的岩石坐下,满脑袋的想法无人倾诉,干脆拿出真林恩·加尔戈留下日记本,反过来从背面开始书写汉字,而且只是条框性地列出这些想法的部分关键字。即便被人搜了去,掌握真正内容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小小的渔港村落也就巴掌大的地方,在格外微妙的气氛下,想要一个人独处许久是不可能的。等林恩将七七八八的想法写了个大概,身后传来一个和善的女声:“长官,怎么不在里面暖和,想家了?”

这句话理解起来似乎有那么点歧义,但林恩却没有心思往那方面想,在对方来到身旁之前,他从容地收起了本子和笔,并且回答说:“喜欢一个人写日记。”

“日记?”这口吻听起来像是关注并质疑每一个小细节的女特务,只是这女人一副平民打扮,长相平庸,身材也有些臃肿,简直就是欧洲家庭妇女的标准模板。她袖子挽得高高的,双手可能是刚刚泡过冷水,手指和手掌通红,很随意地在林恩旁边坐下来。

林恩转头看着她,大概是风吹日晒的关系,她面部的皮肤较为粗糙,估计也就三十来岁,外貌看着却和四十岁的大妈差不多。

“你是哪里人?说真的。”

女人笑了笑:“奥斯陆,真的。”

“挪威人?”林恩略略有些意外。

女人点头:“挪威籍的日耳曼人。”

奥斯陆是挪威的首都,林恩自然而然的问道:“奥斯陆的生活……比这里要好得多吧!”

女人的回答却有些含糊:“看从那个方面比较——这里的生活,其实也很充实。”

轮到林恩点头,确实,自己也曾梦想带着心爱的女人找这样一个风景优美、与世无争的地方平静度日,每天粗茶淡饭也就满足了。

“刚刚听他们说,您是丹麦人?”女人问。

“呃,丹麦籍的日耳曼人。”林恩不假思索地回答,时间久了,渐渐也就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