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暗色的人潮又一次如海啸中的浪潮一般涌向近万名德军官兵组成的坚固堤坝。矛与盾孰强孰弱,在密集的火力中很快见了分晓:战斗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德军阵地上的机枪手们只要没有被敌人的枪炮所挂,基本上都更换过三次枪管,至于耗费的子弹数量,看看地上成堆的弹壳,大概谁也没有心情去仔细数一数吧!

英军的顽强冲击,终究让德军步兵们的38冲锋枪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也派上了用场,这也意味着英军步兵曾一度推进到距离德军前沿阵地50米之内,当浓烈的硝烟与厚重的血腥两种气味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战场俨然变成了地域!

按照公认的排位:

二战的德国,陆军第一,空军第二,海军第三。

二战的英国,海军第一,空军第二,陆军第三。

当英国人以自己的弱处去拼对手的强处,而且还属于主动进攻一方,结果其实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换作德军登陆部队主动进攻的话,躲在战壕里的英军步兵至少不会出现这样惨重的损失)。

结束了吗?

当汹涌澎湃的人潮缓缓褪去,阵地上的枪声渐渐稀疏下来,一些人的耳朵还因为巨大的落差而嗡鸣。得益于战前丰厚的弹药储备,德军阵地上的火力点在战斗过程中几乎没有因为弹药耗尽而中断射击的,步枪兵们难得地打光了弹药盒中的子弹,尽管每个人额外配备了6个弹匣,但冲锋枪手们在战斗最后阶段还是忙不迭地往弹匣里面填塞子弹。

结束了!

官兵们从战壕中探出头,借着照明弹提供的光亮,他们以各种复杂的表情看着阵地前方的惨景:七十余辆被击毁或是击伤的英军坦克散布在战场各处,有些还在冒着灰烟,坦克手们的尸体则摆出了各种奇怪的姿态。旷野中,密密麻麻的尸体让人不由得怀疑其自己所处的时代:似乎只有在冷兵器时代,一处战场上才会出现如此血腥的阵亡场面,可惜仔细辨认,这些人似乎又都穿着相同的军服、使用相同的武器,而且,尸体在距离阵地500至200米处格外的密集!

看着这个场面,就连久经战阵的德军官兵们也都惊诧不已。英国人被打退了,面对如此惨烈的伤亡,他们还有勇气继续进攻吗?

几乎在相同的时段,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布里斯托尔湾口,德国人亦以自己的弱处与敌人的强处拼杀。狭路相逢,勇气与智慧依然是决定性因素!

一枚照明弹缓缓滑落,经过最后的闪烁,熄灭了。

海面上重新归于黑暗之中,但暗红色的炮弹你来我往地穿梭着,搅得世界无法安宁。片刻之后,一枚新的照明弹在空中绽放,重新照亮了几乎处于沸腾状态的海域。

自南向北而来的四艘战舰,无一例外悬挂着德意志海军战旗。不论是20多年前的公海舰队,还是40年以前的第三帝国舰队,水面舰艇还从未在战争期间涉足过凯尔特海,更不用说这位于凯尔特海根部的布里斯托尔湾。且不论胜败,德国海军已经向历史迈进了一大步!

自北向南开来的7艘战舰排成了一字斜纵队,这样的阵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风帆时代的舰队炮战,由于火炮射程的限制,那时候的海军官兵们总是以近舷炮战为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双方舰艇一旦拉近距离,便会千方百计地使用鱼雷进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