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目前我们已经收拢14辆四号坦克、13辆三号坦克、4辆装甲通讯车和16辆桶车。按照计划,我们已经将16辆坦克分散配置到环城防线,剩下11辆坦克和桶车编成机动部队配置在码头附近!”布劳尔介绍说。

罗根点点头,这样的配置跟他最初的预想基本一致。自从在怀特岛之战中品尝到坦克掩体化的甜头以来,他就非常推崇在防御作战中采用这样的战术——将坦克相对脆弱的车体和履带埋藏在掩体中,只留下体积小、装甲厚的炮塔在外面。在这次空降加的夫的行动中,他更是将这种战术创新化:为三号和四号坦克的炮塔装上了“附加装甲”,也就是普通的厚钢板。经过这样的简易改装,四号坦克的战斗重量上升到了218吨,三号e型坦克情况好一些,全重只有20吨。

“我们还俘获了73艘民船,刚刚让士兵们统计了一下,有17艘是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24艘是排水量在500到1000吨的,还有32艘是排水量在500吨以下的。呃,其中49艘是英国船,11艘是美国船,还有3艘来自希腊、4艘来自加拿大、5艘来自澳大利亚、1艘来自新西兰!这些船只绝大多数是已经卸货的空船,我们在码头仓库里搜到了大量的粮食和军火,另抓获船主27名,俘获水手336名,还有一些水手在城里过夜,是否需要把他们一并抓来?”

布劳尔一口气读完这些数字,罗根禁不住又在心里感慨一番:德国人做事确实细致,可他们不知道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没有效率的做法么?即便是美国佬的船,既然停在了交战国的港口之内,只需要将船员们关押起来,船该怎么处置,那可就跟中立不中立没有关系咯!至于说希腊或者加拿大、澳大利亚什么的,不是英国的盟友就是联邦国家。

“不,没必要了!把船主和水手分开关押,这里的每一艘船明天都能派上用途,所以每个码头派十名士兵轮流看守就行了!至于那些军火,立即调两个排的士兵分类甄选,但凡用得上的尽快转移,用不上的直接抛进大海!如果有地雷,那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罗根非常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两人接着交流了一些作战细节,突然听到从城区北面传来了枪炮声——在伞兵们的努力下,主要防御点已经建立起了电话联络,而史蒂芬伯格也习惯性地扮演起了参谋长的角色:

“长官,北面公路上发现英军部队,数量不详,我们的防守部队已经与之交火!”

罗根看了看表,语气平静地说:“反应还不算太慢。上校,您猜猜这些英军士兵是从英格兰北部调来的呢,还是从他们的大伦敦防御圈调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布劳尔显得有些意外,他的眼神告诉罗根:管他是哪里调来的英国兵,狠揍一顿才是正题!

尽管远处的枪炮声渐渐密集起来,罗根却不紧不慢地说:“眼下伦敦不仅是个战斗堡垒,更是英国军民抵抗我们进攻的精神象征,只要一天不拿下伦敦,顽固的英国佬就会继续抵抗下去。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削弱这个战斗堡垒的力量!”

“您是说加的夫之战的意义所在,就是诱使那些原本躲在战壕里的英国军队主动攻击我们的防线,让他们把力量消耗在我们的火炮和机枪下,而不是让我们的士兵在他们的火力下送命?”史蒂芬伯格揣测说。

“答对了!”罗根小小地夸奖了一下自己昔日的副手。在他眼里,史蒂芬伯格其实是一名非常理想的德式参谋,严谨、细致并且颇有头脑,三个月内连升两级的速度也算是出类拔萃。若是等自己掌握了真正的人事权,定然不会让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军官继续在基层部队混迹——但是直接向高层推荐的话,史蒂芬伯格的特点并不足以压过那些老辣的高级参谋军官们!

“我过去看看吧?”布劳尔主动请缨到,仅仅两个多月前,汉斯·罗根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参谋官,如此巨大的变化,同僚们心生羡慕也是自然的。

罗根略一思索,“也好!上校,切记一点:我们这次作战以坚决的防御为主旨,不管英军露出怎样的破绽,万万不可主动攻击!”

“放心吧!这我很清楚!”布劳尔坐上一辆桶车,经典的德国造型和迷彩涂装,偏偏加上了一挺半固定在支架上的g-13(使用弹鼓的那种),乍一看还以为是碰上电影中的美国大兵了!

第34章 进得来,出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