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天子怔了怔,望着张濬的眼神十分复杂:“燕王究竟想要朕做什么?”

张濬缓缓抬起头,轻声道:“效高祖皇帝旧事,禅让太子,宝颐东宫!燕王说,陛下从此以后就是太上皇,可保一生无忧。”

万象神宫的顶层,天子望着栏杆外的天地出神,张濬深深伏下,埋头不语。一君一臣如同定格了一般,各自不动分毫。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子忽然开口,打破了这幅僵硬的画面,整个天地忽然间又动了起来。

“十一郎……太子……在哪儿?”

“太子已至泽州。韩全诲、张居翰、张承业、张茂安等人伴驾在侧,陛下不需担忧。”

“好,很好……”天子点了点头,忽然大步奔出,向着栏杆处冲了过去。

“陛下!”张濬大骇,想要起身去拉,却无奈跪得久了,腿脚麻木,竟然一时间起不来。

天子身子向外倾过去,眼看着就要翻了出去,却双手死死抓住栏杆,无论如何没有勇气纵身下跃,整个人趴在栏杆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两旁的侍者同样惊骇莫名,各自捂着嘴,恐惧的看着趴在栏杆上的天子,脑子里俱是一片空白。

喘了半天粗气,天子的整个身子都委顿在栏杆下,带着哭腔道:“朕……朕是个懦夫……”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自晋阳崛起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出身的李氏门阀取得了天下大权,建立了大唐帝国。作为关陇势力的代表,李氏本身又需要削弱这一势力对自己的掣肘,这是上位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故此,在大唐初期的八十年中,皇室在东都处理政务的时间达到了四十五年,反而超过了作为国本之地的西京。

得益于此,洛阳的营造就算略微不及长安,却也差不到哪里去,尤其是武皇执政之时,洛阳的繁盛甚至隐隐然超过了长安,成为了天下中心。

肃代之后,因为安史系军事集团的割据,离河北较近的洛阳便逐渐远离了作为国都的定位,虽然名义上仍然保留,但实际功能不脱一州之效。因此,洛阳才渐渐萧条起来。不过也正是源于此,近三十年来长安遭受反复破坏的悲剧并没有在洛阳上演,也使得洛阳的保存情况要良好得多,虽说曾经在安史之乱其间被回鹘人破坏过一次,但破坏程度远远低于长安。

梁王近几年一直打着改朝还代的主意,他的计划便是定都于洛阳,所以天复元年以来,整个河南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在向着洛阳集中,将衰败的洛阳几乎修葺一新。只可惜这番举动最终成了为人嫁衣,梁王种下的桃子没能自己亲手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