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袁象先当然知道,以上述豪门的实力,打通李诚中的关节不算什么难事,但他想得要更深远一些:“此事最好不要让李节度那边插手,他们和李节度如何疏通咱们不管,但咱们不能与卢龙节度府有任何一丝关系!”

幕僚叹了口气,看来对面允诺的一笔横财是拿不到了。不过身为袁氏心腹,幕僚自然知道王爷对待卢龙李诚中的态度,王爷举荐刘守光和赵元德为卢龙、义昌节度使,政事堂的文告还没送到河北,李诚中就将刘守光杀了,同时降服了赵元德,等于让王爷在天下人面前丢了老脸,王爷当然心气不顺。别看李诚中如今坐于卢龙节度使的高位之上,但一俟平定河东和关内,将天子迁至洛阳,宣武军必定是要再征河北的。这个时候和李诚中发生官面上的来往,岂不是公然违逆王爷的意愿么?

见袁象先还没有拿定最后的主意,幕僚加了一把火:“他们说,李节度为营州都督时,在关外威望素著,他们可以弄到大量的皮毛、老参、鹿茸等等,大郎,这是个好机会啊。这几年河北、河东一直在大战之中,关外与中原隔绝多年,这些货物都是中原缺乏的好东西,转手之间,银钱便是数番啊!”

袁象先心中的天枰又倾斜了一点,但他仍有顾忌:“对方想要什么?若是兵甲军械,咱们可不能做,资敌之迹太过明显了……”

“这个自然,某也不是糊涂之人,某和他们说过,不做兵甲营生,他们同意了。他们想要粮食、布帛、铁石和硝石,尤其是粮食,有多少要多少。”

一听说对方要粮食,袁象先心里的最后一丝犹豫终于彻底消除,要说整个河南道谁家粮食最多,袁氏如果自称第二,没有人敢自居第一。当年秦宗权祸乱中原的时候,因兵灾之故,整个河南道被打得一片稀烂,朝廷追剿秦宗权的各路藩镇,包括朱全忠、李克用、韩建、杨行密等等,军中都极度缺粮,秦宗权的乱兵甚至以人肉为糜。

后来朱全忠得了袁氏鼎力相助,才解决了军粮问题,最终将秦宗权消灭。朱全忠也得益于此,在消灭秦宗权的战争中正式崛起,成为可与李克用、杨行密、李茂贞等抗衡的天下强藩。

袁氏也借朱全忠之力,吞并了大量土地,成为天下一等一的豪强地主。几乎整个宋州及汴州的大半耕地,都在袁氏名下,良田山林何止万顷!

“粮食、布帛等等都可以给,唯铁石不行。另外,问问对面,若能提供马匹,咱们可以高价相购。”袁象先向幕僚道。

铁石虽然不是兵甲军械,却是打造兵甲军械的根本,属于重要的军事物资,袁象先虽然想做这笔生意,但却不敢拿自己的人头开玩笑。相比较而言,贩卖粮食也是资敌,但却没有贩卖铁石那么明显,袁氏本就是大地主、大粮商,做些粮食生意,袁象先还是有这个底气的。当然,袁象先更希望得到战马,如果能用粮食换到战马,那么他不仅无过,而且有功,这生意做得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思考片刻,袁象先又追加道:“还有盐,互市之时,咱们还要提出来,卢龙产盐,这也是咱们急需的。”

盐分井盐、池盐和海盐,井盐多居于剑南,属于王建的辖地,池盐分布于河东、河北,海盐则在河北与淮东。卢龙之所以在天下藩镇中牢牢占据着天下强藩的地位,与辖内两大盐产地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为蓟州盐池,一位芦台盐场。

与卢龙相比,宣武军辖内基本上没什么大的产盐地,朱全忠之所以拼命攻打河东、河北,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所以袁象先又追加提出了买盐这个条件,如果能从河北获得战马和食盐,袁象先除了得到巨额收益外,必然会受到东平王的嘉奖,再花钱运作一番,将来得个节度使的封号,也不是什么难事。

幕僚离开了魏州,带着袁象先的嘱咐前去商谈。这次的谈事地点就在深州,离魏州不到三百里,所以袁象先很快就得到了答复。

对面同意了袁象先的条件,除了在互市时售卖皮毛、老参、鹿茸等山货外,还可以适当贩卖一些马匹和食盐,但对方同时提出,马匹和食盐不好弄,数量不多,为了走通卢龙节度府的关节,需要袁象先提供人口来换取。成年男丁一人可搭配三名家人,二十人换一匹马或五十斤盐。

袁象先立刻答允了这个条件,并且授意幕僚和对方商谈细节。同时还将成德节度使王镕、魏博牙兵都指挥使皇甫峻召到招讨使行辕,亲自向他们交代开设互市的重大意义——尤其是马和盐的换取,要求他们配合行事,号召各镇商贾前往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