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出得也正是时候,恒德帝想让他们出钱出人,必然不能把事情搞得太僵,赵稠遇刺这件事就有些棘手难办了。

沈柏很快就看完了折子上的内容,连背后的利害都分析得一清二楚,但她一直低着头仔仔细细的看着,生怕漏掉了上面任何一个字似的。

这个折子是李德仁今天一早送到恒德帝案上的,姜德安和李德仁留下来就是为了跟恒德帝商量此事,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恒德帝竟然会召来沈柏,还让她看这个折子。

两人眼底都有疑虑,却很沉得住气,等着看沈柏有什么高见。

恒德帝问沈柏:“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

恒德帝问完让宫人拿了纸笔给沈柏,沈柏在纸上写道:要解决此事,一要钱,二要人。

这说的不是废话么?

姜德安和李德仁暗暗翻了个白眼,恒德帝极有耐心的问:“钱从何来?何人可担此重任?”

沈柏没有犹豫,在纸上写道:“钱可先从兵部抽借军饷,沈柏斗胆,想包揽此任,最多一个月,便能让灾民重建家园,再不受水患侵扰。”

军饷是国之重器,国库再怎么亏空,每年的军饷都是会提前准备好的。

沈柏刚把这些写出来,姜德安便站出来反对,说:“陛下,军饷不能动!”

姜德安先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后仔细分析:“这几年越西人总是蠢蠢欲动,侵扰边关百姓,将士们驻守边关已经很不容易了,若是军饷还不能得到保障,只怕会寒了这些将士的心,昭陵乃泱泱大国,怎么能沦落到挪用军饷赈灾的地步?”

姜德安语气沉痛,活似沈柏不是要拿军饷赈灾,而是要让世人都知道昭陵国运衰弱,叫人瞧不起似的。

但这是昭陵的国事,只要他们不说,谁会知道赈灾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老狐狸,就知道夸大其词,为了脸面什么都不顾了。

沈柏暗暗翻了个白眼,又在纸上加了一句:“此番赈灾,至少需要白银十万两,沈柏回京之日,可带回白银三万两,剩下七万两,若陛下肯任命沈柏为灵州州府,今年秋收,灵州上缴的赋税可填补此空缺。”

沈柏不仅要自告奋勇包揽治理水患的活儿,还想趁机要灵州校尉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