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临水城作为交通枢纽,往来车马行人众多,街上很热闹。和洛城相比,临水城的街道要更加宽敞一些,街道两边整齐的商铺都有两三层楼高,各色的旗幡迎风招展。各地民风不同,临水城所属北方,街上卖的商品也和赤湖郡有大不同。杨凡和林墨竹看的都觉得新奇,逛了一会儿街,杨凡又挑了一家酒楼进去,点了一桌招牌菜,让刘大勇和齐鸣坐下来一起吃。

酒楼叫“悦来阁”,牌匾上的三个字写得颇有气势,酒楼有三层楼高,杨凡他们进去的时候三楼已经没有包厢,就点了二楼的一个包厢。包厢临街,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人来人往的大街。

店小二先上了几盘瓜果和一壶茶,杨凡捏了一粒炒花生往嘴里扔,林墨竹则站在窗户前望着外面,感叹:“这里真热闹。”如果洛城也有这么热闹,他们的酒楼生意一定比这家更好。

等上菜的功夫,杨凡朝一旁侍候的店小二招了招手,赏了他一把铜钱,然后让他说说城里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店小二难得遇上这么大方的客人,喜滋滋把铜钱收起来后,热情的给杨凡介绍起了临水城有名的地方。大部分和轻语打听来的差不多,不过店小二为了让杨凡这位慷慨的爷满意,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一个个都说出来。要不是饭菜端上桌,店小二还准备把城里各种有趣的传闻都和杨凡他们说了。

杨凡很满意他的服务,又抓了一把铜钱赏给他。

“谢谢,谢谢这位爷!您要是还有其他问题,尽管问我,只要我知道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店小二简直要把杨凡当财神爷供着了。

“一会儿我要是还有要问的,再找你。”杨凡笑着挥手让店小二下去。

等店小二出去关上门后,林墨竹对杨凡说:“杨大哥,这个齐家好像很厉害。

可不厉害吗?古代科举艰难,历史上可没多少个氏族可以出三个状元的。“北齐南梅”说是北越国的齐家和南绍国的梅家,闻名天下的两个诗礼簪缨之家。

齐家的这第三位状元现如今在朝和周老太傅家的长子同任礼部侍郎,正三品的大官,前者任右侍郎后者任右侍郎。除此之外,齐家还有一个令无数学子争破脑袋都想进的远山书院,是除了京城的国子监外最好的学府。受齐家影响,临水镇中读书人特别多,街上也时常看到穿着长衫带着帽子的读书人。

不过杨凡和林墨竹也就感叹一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杨凡大学就读世界排名前三的哈佛大学,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但并不觉得念过书就有多了不起。穿越到北越国后他成了一名商人,见到的读书人大多自恃清高,最看不起满身铜臭味的商人。也因此,他对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只会读书的书生并无太多好感。至于林墨竹,他是由刘一正和杨凡教导,视线早已不会只局限在科举考试上。

在酒楼吃过饭,原本晴好的天气说变就变,天空飘来一朵乌云,没多久就下起了雨。一行人只得暂停逛街,回去了。这雨一下就没停,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

杨凡他们起来的时候,雨虽变小,但天空依旧黑沉沉的。

看着外面的天,林墨竹有些不放心,建议道:“下雨了,今天我们还是别出门了吧。”

“没事,雨不大,不影响游湖。”

游湖都是坐画舫里,淋不着雨,只是下雨乐趣少了点而已。而且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因为下雨不能出门,就太浪费了。

难得出去玩,杨凡这次只留了几个护卫看家,其他人都带去了。坐马车到荷花镇不过两刻钟的时间,坐在马车里远远就能看到细雨蒙蒙中挺立在湖面上漫天无际的荷叶。即使是杨凡,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面积的荷花,难得突然有了诗兴,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诗来。

下雨天,出来游湖的人很少,杨凡他们很快就租到了一艘画舫。拒绝了给画舫配的婢女,杨凡只留下两个撑船的船夫,一行人就上了船。船夫长杆一点,画舫轻飘飘的离了岸,朝湖中飘去。

照理说,他们坐了一个月的船,应该早就腻了才对。但是坐画舫游湖和坐船赶路却并不相同,而且雨中游湖完全是另一种意境。画舫飘飘荡荡游走在看不到头的荷叶中,靠着船护栏,还能看到时不时有几条鱼张着嘴吧浮在水面上。

大家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各自找了个地方欣赏雨中美景去了。杨凡半拥着林墨竹坐在护栏边上,低声交谈着。

“可惜早了点,不然还可以看到荷花盛开。”

“你要想看也简单,等回去了,我让人把山庄的湖忙大。也这样种满荷花,再买一艘画舫,等明年荷花开的时候我天天带你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