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说到这,杨凡问林墨竹:“如果你是村民,你会怎么办?都答应他的条件吗?

林墨竹陷入了沉思。第一个条件合情合理,第二个条件有些艰难,至于第三个条件……太没人性。没等林墨竹回答,杨凡继续讲故事。

村民们已经连续几年受灾,实在苦不堪言,于是最终答应了道长的三个条件。那一年的雨季,河水果然没有上涨,村子安然度过,迎来了一个丰收年。于是村民们对道长奉若神明,对他极为恭敬。应村民要求,道长便在河神庙住下,每年在雨季来临前施法给河神送去祭品和童男童女0

就这样过了三年,这三年河水平稳安静,都不曾发水。但是在第四年,河水猛然上涨,大水再次席卷了农田村庄。面对村民的质问,道长说是因为河神觉得祭品不够,所以今年上供的钱财要涨到八十两,每年要给河神送两对童男童女。

“墨竹,我们来算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假如这条河附近有三个村子,每个村子有六十户人家,那就是一百八十户人家。每年上供八十两,那就是每户人家差不多要交四百五十文钱。而这一百八十户人家,你觉得平均每年会有几个新生儿?”

杨凡看到小孩脸上的怔愣,继续道:“青竹村一共是四五十户,每年大概有两个新生儿,那我们一百八十户就按每年有八个新生儿算。每年献祭河神两对童男童女,那就只剩下四个小孩。然后加上村民们正常的生老病死,你觉得十年之后,这个村子还有多少人?”

林墨竹在农村生活过,他知道每年拿出四百五十文钱对于许多农户来说有多艰难。而献祭孩童则更加残忍,谁家的孩子没有父母?有的甚至是父母千盼万盼,得来不易的孩子。如果是他,哪怕是沦落他乡吃尽苦头,也要带着孩子远走他乡逃离这个可怕的牢笼。

杨凡的算术题很可怕,供奉了钱财,村子只会越来越贫穷,献祭了孩子,村子人口则会越来越少。

看到小孩已经有些明白,杨凡最后总结:“河流发水,百姓确实受苦。但只要河道规划合理,每年农闲时,安排村中青壮力搬运石块、泥土,三五年时间也能在河岸筑堤,到时候完全可以阻挡河水肆虐。可是按照道长的要求,这个村子不出十年就会被榨干所有财力,最后那位道长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却是已经千疮百孔、不复一丝希望的村子。”

“我们信奉的神明俱都是正义光明,保护人间的神明又怎么会让百姓受苦,甚至残忍到需要孩童献祭呢?而且神明法力无边,什么奇珍异宝没有,又怎么会需要凡间供奉钱财之物呢?信奉神明是一回事,但是鬼力乱神却要不得。”

杨凡说完,林墨竹抬头看向他:“杨大哥,我明白了,我不会再相信青莲道长。”以他的聪明当然听得出来杨凡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个故事,因此语气中还有一点做错事的愧疚。

“杨大哥,我是不是很笨?”林墨竹有些沮丧。杨凡那样优秀,他却这么笨,还让杨凡担心他上当特意找他教导。

杨凡摸摸小孩的头,安慰道:“你年纪还小,没有见过那些为了骗钱丧尽天良的骗子,所以才会信以为真。等你以后见得多了,自然就不会轻易相信这些事了。

林墨竹点点头:“嗯,我以后会更加谨慎的。”

这件事给林墨竹带来的教训不仅仅如此,一个月后,抚远县传出青莲道长要一对童男童女献祭龙神时,林墨竹满心震惊之后,自此对自称有法力的道士是深恶痛绝。

而这事的起源则要从那场大雨过后说起,那场大雨让地里即将枯死的庄稼重新焕发生命力,没多久田里的水稻纷纷开始抽长。可是就在农户们焦急等待了一个月,下一场雨却迟迟不来。一个月的高温,田里的水已经干了,正在抽穗的水稻部分叶片已经开始泛黄。

连连施了七八次法的青莲道长没有再求来雨,就在百姓们惶恐不安,甚至开始怀疑青莲道长的法力时,这位着了急道长说之所以迟迟求不来雨是因为祭品不够。之后他提出要加大贡品。并且需要一对童男童女的鲜血献祭。

整个抚远县大大小小近百个村子,自然不会缺一对童男童女。百姓愚昧,在许多人心里,只要不是自家小孩,他才不会在意献祭的是不是一个生命。最后被推出来的那对童男童女是两个小乞儿。

杨凡得知后忍不住皱眉,这事态的发展有些出于他意料之外。不过意外之余,他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骗子道士真的拿两个小孩献祭。不过要出手也有些麻烦,现在的抚远县百姓大多还是相信这个青莲道长,若是自己破坏了他的施法,说不定会引来百姓们的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