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这你就放心吧,都是家生子,全家老小都在我手里做事,忠诚度有保证。”

“那就行,我这边也没问题。那有什么事你及时通知我。”

“行。”

目前看来,即使今年不会发生太严重旱灾,收成也不会好。杨凡和裴宁远只希望这些粮食,能派上一些用场吧。

---连-城-独-发--

每年端午过后天气便慢慢进入了炎夏,而今年的天气,端午过后则持续着高温天气。而且自从五月初的那场暴雨后,又将近一个月没下雨了。杨凡并没有学过气象,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过只要稍微聪明点的,都知道今年地里的粮食恐怕要减产了。

古代种田,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除去缴纳的賦税、人头税,也就是堪堪够温饱而已。这还是田多的,田少的必须租种地主家的田地,否则一家子就得挨饿。现在粮食一减产,就是老天要绝他们的活路。

于是为了活下去,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们,唯一想到的就是求神拜佛。抚远县附近的寺庙今年香火非常旺盛,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香客去跪拜。

时节进入六月,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锦绣山庄早种的稻谷和土豆已经可以收获,虽然天气影响,今年收成比不上往年,但靠着山泉以及杨凡让人打的那几口井,最后收获的粮食也只是少了一成多而已。收获了粮食,杨凡立马让人赶紧下种,也不拘什么值钱什么贱,现在是哪种庄稼耐旱种哪种。

而抚远县的百姓可没有杨凡的好运气,他们地里的庄稼都被晒得蔫蔫的。特别是水稻,往年这个时候应该都抽穗了,但今年看着干枯的田里,水稻能不能成活还不一定。

眼见天上依旧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样子,抚远县百姓终于决定要去请神。由几个大户牵头,每家每户再凑一点钱,请了一位据说求雨特别灵验的道长。这位青莲道长被请回来后,好吃好喝在县城的大宅院住着。两天之后,道长布法施雨,几乎整个抚远县的百姓都出动了。

杨凡见状,不由皱眉。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他,自然很清楚这根本就是在装神弄鬼,可是他这样想,大部分人却是相信的。只是他以为很快这位道长的骗术就会被揭穿,所以并没有当一回事。

果然,这次青莲道长布法施雨并没有成功。那道长便说诚意不够,他再挑个吉日重新施法。这样又试了两次依旧没有成功,这下子百姓人心浮动,已经有人怀疑这个道长根本就没有法力。就在杨凡以为这位青莲道长即将被赶出抚远县的时候,他的第四次施法却成功了。

在青莲道长第四次施法后那天晚上,百姓们等待了两个月,终于下雨了。这场整整下了一夜的大雨简直是一场救命雨,地里即将枯死的庄稼因为这场雨重新吸足了水分,又焕发了生命力。

这下子,整个抚远县都轰动了,人人讲这位青莲道长视为神明。日子过得紧巴巴农户纷纷掏出铜板决定筹钱请神仙到他们村里布法。一时间这位青莲道长在抚远县百姓心中的地位立马超过了县令,并且心甘情愿的双手奉上钱财。

当杨凡见到连他家单纯的小孩都相信这位青莲道长有法力的时候,发觉事态有点严重。

【本章 完】

第四十七章 骗术

杨凡原本是个无神论者。即使他身上发生了穿越时空这种诡异事件,杨凡也只是心存敬畏,不会因此信奉神明。在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杨凡眼中,这位青莲道长的骗术非常拙劣,绝对是不会上当的。

但是社会环境不一样,造就人们不一样的思想。知识匮乏的古人,本就信奉宗教神明,所以也更加容易受骗。林墨竹的成长环境,注定他的许多思想都和杨凡存在着天差地别的差异。杨凡在认定他的时候,就已经仔细想过这件事,但是他没想到这么快就会面临思想分歧的状况。

思想灌输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最终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对方愿不愿意配合,杨凡没有着急,只是想了想,把小孩叫到书房,和他讲了个故事。

故事大概是说在某地有一条险峻的大河,每年到夏季多雨季节河水就会上涨,雨水特别多的时候还会将附近的农田村庄淹没。后来有一位游历的道长路过,说是因为住在河中的河神没有收到村民供奉的祭品,所以才会发怒。村民听后诚惶诚恐,求道长想办法救救他们。于是道长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在附近选一块地建河神庙供奉河神,第二个条件是这几个村子每年提供五十两白银给道长购买祭品,第三个条件则是附近的村子每年都要出一对童男童女送给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