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鸟

院子最里侧的房间中,每晚都会传来惨叫。

稚嫩的、沙哑的童音如铁锯般把阴沉绝望的气氛割开,却又好像断了弦的乐器陡然安静下来,耳力好的人细细听去,只能勉强分辨出几声模糊的呜咽,想来是被捂上了嘴。

此处说是院子,其实也不过是片被废弃已久的废墟,因无人居住,又远在郊外,因而被选择作为他们的小基地。

“他们”是三个相貌平平的中年人,两男一女,每人手下都管着四五个小孩。孩子们多畸形或残疾,饿得几乎瘦脱了形,仿佛一块块行走的骨架。

他们把中年人们称为“大爹”“二爹”和“妈妈”。

钟灵没花多少功夫就明白,这里是一处乞丐窝。

当下乞丐月入上万的事儿已算不上新鲜,这一职位似乎也不再是走投无路者的专利,更多人从中发掘了某些不可言说的“商机”,平常人很难想到,看上去引人同情的乞讨者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黑暗。

比如钟灵现在的处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国内对乞讨行为尚无合理监管与解决措施,被称作“丐帮”的犯罪集团大肆横行。丐帮多与人贩子存在合作交易,买来无家可归的幼童后,将其进行“采生折割”,并控制他们乞讨,得到的钱财自然尽数落入犯罪者腰包。

“采生折割”一词源于古时,字面意思是“取生人耳目脏腑之类,而折割其肢体也”。丐帮把儿童或毁容,或折断手脚,人工制作出千奇百怪的“残疾儿”作为乞讨的道具。这样一来更能激起路人同情心,二来残疾孩子丧失了大部分行动能力,难以逃脱。

钟灵曾在讲座上听过相关案例,当时只觉得义愤填膺,没想到如今身临其境,才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这份无能为力的绝望感。

三双锐利阴狠的眸子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每一个人,绵延不止的伤痛与饥饿一点点将锐气磨平,环视身边,尽是死人般灰白的脸与畸形的身体,像一个个坏掉的娃娃。

钟灵会再度进入这个游戏,全因为方莹那本根本不存在于她记忆中的《梦入淮阳》。

她当初在游戏中,只当自己扮演的角色与这位大作家重名,如今想来,却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如果当时的她,就是十多年前的方莹本人呢?

按照原有的历史走向,方莹只是个与案件毫无牵连的过客,从未与祁青青重逢,也不曾跳下河水中救下江淮,因此更不会写出这本半带了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但当钟灵修改了剧情,方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事件参与者,结局自然大大不同了。

也就是说,这个游戏很可能不仅是单纯的角色扮演,而是穿越时空,修改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如果是这样的话……或许她能阻止那场惨剧的发生。

只是这个推测太过天马行空,她需要些时间以确定它的真实性。

因此钟灵一回到家中便立即打开游戏,在一阵熟悉的眩晕后,她来到了这里,一群痛苦而麻木的孩子中间。

在这样一片死寂的气氛下,客服那干巴巴如过期面包的语调倒显得格外亲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