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故乡明月 樱花荷塘 809 字 2022-09-28

糜腊佳说:“当时我们一起四处查寻过,没有找到东坡先生亲家的回帖,不过找到了苏轼先生的另一篇《答求亲启》,到时候我抄一份给你,你照着写好了给我,我还去求这位书法大家帮忙书写一下,同样按这种规制装裱,让他们的《求亲帖》、《答求亲帖》和《婚书》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或许若干年后会成为一段佳话,也一定能成为咱们两家的传家之宝。不过,咱们现在还是先继续进行两位新人的婚礼仪式吧。”

说着,糜腊佳又把装帧精美的大红《婚书》轴郑重地递给糜维诚和秦桃花。

她拉起两位新人的手说,本来这个婚约应该由婚礼的司仪唱读的,今天,咱们没有请司仪,就由你们小两口自己来诵读吧,也作为你们给对方的誓言。

糜维诚知道这是爸爸妈妈的叮嘱,更满含着姑姑和所有亲人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爱。

只见秦桃花左手挎着糜维诚的右臂,糜维诚的左手和秦桃花的右手共同毕恭毕敬地擎起《婚书》,同声诵读起来:

“懿欤乐事,庆此良辰,合糜秦之好。本是苔岑结契之交,绵百世之宗,长承诗礼,传家之训。

鲲鹏鼓翼,万里扶摇;

琴瑟调弦,双声都荔。翰花陌上携手攀徐徐之巅,开径堂前齐眉举卿卿之案。

执柯既重以永言,合卺乃成夫嘉礼。结红丝为字,鸳牒成行,申白首之盟,虫飞同梦。

三世联姻,旧矣潘杨之睦;

十缁讲好,惭于曷末之间。冉州之牍岂偶然,秦巴之情益深矣。

爰谋泰筮,用结欢盟。夸百两以盈门,初非竞侈;瞻三星之在户,行且告期……”

读着读着,两个人慢慢开始哽咽,以至于后面那些现代人本来就不易领会的文字,根本就听不清楚了。

好在这并不影响他们自己已经深深感受到的父母和家人的爱,更没有影响他们刻骨铭心并肃然起敬的仪式感。

若干年后,在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时,他们特地找出这三幅卷轴仔细诵读时才发现,夏杏芳妈妈可能因为他们被「下放」回梁州,没有心情真的撰写给如月妈妈的《答求亲帖》,只是全文照抄了东坡先生的《答求亲启》:“藐尔诸孤,虽本轩裳之后;闵然衰绪,莫闲纂组之功。伏承某人,儒术饬修,乡评茂著。

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瞻望高门,获接登龙之峻;恪勤中馈,庶几数马之恭。”当然,也可能是姑姑糜腊佳因为迟迟没有收到亲家母的文本,自己也不便越俎代庖,便悄无声息地请人书写了苏轼的原文,以求他们这个婚姻文书的完整性,不给他们留下遗憾。

桃花高考时是上海的生源,顺理成章地被留在了上海,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而进入了著名的《新沪报》。

刚刚到报社报到,几乎所有的同事都不熟悉。而且,几个年轻小伙子听说报社来了个大美女突然要结婚了,心里有怪怪地感觉。

糜维诚虽然在扬子江造船厂已经成了绝对的业务骨干。但是,前几年,因为从父亲的来信上得知大炼钢铁把菊花岭上许多几百年的大树全部伐掉了,整天和钢铁打交道的他,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对全民炼钢多有微辞,差点被打成右派。

因此,与同事的交流往来明显少了。更为重要的是,现在正值困难时期,大家连吃饱都成问题,哪里还能像模像样地请客呢?

本来是出于无奈的举动,最后成了糜维诚和秦桃花被下放回农村的导火索。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业的重要性又被提到特别突出的位置上来,从机关到院校,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相当一部分从农村来的人员自愿或被强迫回到农村去从事农业生产。糜维诚为他的不合群和「右倾」言论付出了代价。

糜维诚作为企业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他知道客观规律是多么无情,他知道尊重客观规律是多么重要。

可是,他不知道要真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多么困难。因此,对他来说,当造船厂的决策者们用报纸上得来的钢铁产量确定自己造船的吨位任务时,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反对完全是没有意义的,他只能以冷笑来面对,他甚至想到了逃避,可他依然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站在了反对者的立场上。

《新沪报》同样面临下放人员到农村去的问题。

秦桃花的处境和结局有些无厘头的味道。

一个刚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本来完全不在此类问题人选的考虑之列,毕竟在这个高中生就算得上知识分子的时代,一个女大学生的作用,除了工作本身之外,还具有相当的指标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