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098

去的时候还是严寒的冬日,回来时已经酷暑。

接到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大臣们赶紧上书给兴德帝,要求给大军办欢迎仪式。

但兴德帝最近沉迷修道,这种“不重要”的事,他根本不管。

眼看要不了几天大军就要进京了,他还没任何表示,别人坐得住,穆贵妃坐不住了,放下了佛经跑到永延殿找兴德帝。

彼时,兴德帝正在炼丹,听说穆贵妃来了,皱起了眉头:“她不在秋水宫抄她的佛经,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孙承罡低声道:“许是为了太子殿下回来的事吧。”

兴德帝闭着眼睛,摆了摆手:“不见。”

但穆贵妃哪是那么好打发的,不一会儿,永延殿内便传来了小太监们劝阻的声音:“贵妃娘娘,贵妃娘娘,陛下真的有事在忙,您不能进去,贵妃娘娘……”

穆贵妃猛地推开了他,闯入殿中,看到殿内那个比人还高一大截,燃着袅袅青烟的大铜炉,再看旁边一身阴阳八卦道服的兴德帝,惊呆了:“陛下,您整日就弄这个炉子?”

兴德帝不悦地看着她:“穆贵妃,你擅闯永延殿,想干什么?”

穆贵妃这才想起了正事,气呼呼地说:“陛下,听说嘉荣要回来了,臣妾要去十里坡迎他。”

儿子走了半年,她也提心吊胆了半年,如今人总算是回来了,她说什么也要亲自出去迎接儿子。

“荒唐,哪有这个规矩。”兴德帝不悦地斥道。

穆贵妃怼他:“母亲迎接打仗回来的儿子,要什么规矩?嘉荣走了这么久,陛下就一点都不惦念他?”

兴德帝如今提起这个儿子心情很微妙,过了一会儿,才淡淡地说:“他是朕的儿子,朕自然惦念。穆贵妃,看在嘉荣立功回京的份上,朕就不计较你今天的冒失,速速回去,莫要打扰了朕清修!”

穆贵妃的目的没达成,怎么肯走。她直接挑明了说道:“陛下,当日武亲王打了胜仗回京,您可是带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到十里坡去迎接,到嘉荣这儿不能厚此薄彼啊!您没空,不去,臣妾去总没问题吧?请陛下允许臣妾出宫!”

穆贵妃的直性子让兴德帝很是下不了台来,他怒火中烧:“来人,将穆贵妃带出去,没朕的旨意,不许踏出秋水宫一步。”

“陛下,您不能这么不讲理,嘉荣也是您的儿子,凭什么老大有的,嘉荣不能有?”穆贵妃不平地吼道。

兴德帝怒瞪了一旁的宫人:“还不快将穆贵妃拉出去,怎么,你们也要违抗朕的旨意?”

几个宫人连忙上前,强制将穆贵妃拉了出去,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孙承罡皱眉看着这一幕,轻声劝道:“陛下,太子殿下就要回宫了,再关穆贵妃的禁闭怕是不妥。”

太子这次可是立功回来,民心所向,穆贵妃身为其生母,一片拳拳爱子之心,想去接儿子,也不过分,兴德帝却为此动怒,传出去可不好听。

兴德帝瞥了他一眼:“怎么,你也觉得朕该出去迎接他?”

孙承罡敏锐的察觉到了兴德帝语气中的不爽,连忙说道:“奴才不敢。”

“哼!”兴德帝摆了摆手,将孙承罡赶了出去,这会儿他谁都不想见。

当初他之所以特意带领文武百官出去迎接周正平那个孽障,也是因为被周建业气得不轻,正巧老大有出息了,他有意抬举老大压制穆家才这么做的。

但现在,朝中重臣不少向着周嘉荣,他若再给周嘉荣造势,以后天下人恐怕只知太子,而不知皇帝了。

周嘉荣的班师回朝,激起了兴德帝内心深处的不安。

为了大齐的江山,他需要一位有出息的继承人。可当这个继承人越来越出色,比他预料的还要做得好时,他内心又激起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他怕,他怕越来越强大的儿子会夺了自己的权。

历朝历代血的教训就不说了,去年周平正带兵逼宫的事才过去几个月呢。

兴德帝至今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对日益壮大的周嘉荣自然也没办法放心。

他欣慰这个儿子的出色,但也忌惮他的出色。

瞧兴德帝表情纠结,清风道人做了个道礼,缓缓道:“陛下,怒气伤身,跟着放缓呼吸,吸气,呼气……平复心情,不要为外物所影响!”

他的声音缓缓如清风,似乎有种安抚人心的神秘力量。

兴德帝的情绪平复了下来,感慨地说:“多亏了有了高士,自从跟高士修道炼丹之后,朕的身体好了许多。”

清风道人轻轻笑道:“非是贫道的功劳,乃是陛下心诚,正所谓心诚则灵,陛下一心向道,感动了上天,特赐下金丹助殿下早日得道。”

一番话哄得兴德帝高高兴兴的。

紧接着清风道人又说:“贫道观陛下心有忧思,不若说来与贫道听听。”

兴德帝如今对清风道人那是相当信任,只犹豫了片刻就说道:“太子要班师回朝了,你说朕要不要出城迎接他?”

清风道人做了一个道礼:“修道之人讲究随心所欲,陛下一切从心便是。”

从心?那他当然是不想去的,一是不想助长了周嘉荣的声望,一是忙着修道炼丹追求长生。

思忖半晌,兴德帝让人叫来了蜀王:“这几日是朕炼丹的关键时期,朕走不开,你带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你三哥。”

蜀王连忙应好,出宫后礼部商量起了此事。

六月一十五日,天气炎热,蝉鸣不止。

周嘉荣带着西大营的将士回到京城,到了十里坡便遇到了迎接的队伍。

蜀王带着百官行礼:“臣等恭迎太子殿下回京。”

周嘉荣放眼望去,只有几百人,都是蜀王和文武百官以及随从侍卫,不见他父皇的踪影。

看到这一幕,想起一年多前武亲王回京盛况的亲卫们脸色都不大好,若不是顾忌着场合不对,刘青只怕要骂人了。陛下未免太厚此薄彼了。

周嘉荣下马,亲切地扶起了蜀王:“你我兄弟不必如此客气,六弟快快请起,这么热的天,劳烦六弟出来迎我。”

蜀王站了起来,两只眼珠子亮晶晶的,崇拜地看着周嘉荣:“三哥,你总算回来了,我好想你啊。父皇也很想你,只是他身体苦夏,不便出城迎你,便让我带领百官出来迎你。三哥,你们打败匈奴人的事迹,我都听说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周嘉荣含笑道:“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众多将士的功劳。天气热,咱们回去吧,有话回家说。”

“好嘞。”蜀王高高兴兴地应了,还非要周嘉荣上他的马车,“三哥,天气太热了,你别骑马了,坐我的马车,里面有冰鉴,点心和茶水,咱们可以边走边聊。”

周嘉荣婉拒了:“不用,一会儿我还有事要与他们交代,下次吧。”

说完翻身上了马,继续带着大军往京城而去。

周嘉荣这次只带了西大营的七万大军回京,还有十万西北军留下来驻守西北,由穆慎穆恒兄弟领兵,廖安回了西南,程前回了宣化。

这样西北还是由他的嫡系控制,以后想推广互市或是育婴院在西北受到的阻力相对会小很多。

七万大军肯定是不能进入京城的,这些人回了西大营休整,周嘉荣和丁正初、崔勇则进宫面圣。

一进宫,周嘉荣便感觉到了不同。

首先,太监将他们领到了永延殿,而不是勤政殿。

其次,照理来说,他们回来,兴德帝应该第一时间门召见才对,可硬是让他们在偏殿等了半个时辰。

哪怕是在偏殿,周嘉荣也能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往院中望去,隐隐有烟雾袅绕,让本来清冷的永延殿仿佛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止周嘉荣察觉到了异样,丁正初和崔勇对视一眼,皆面露震惊和讶异。

兵部尚书写给周嘉荣的信他们也看过,本以为是夸大其词,但如今看来,朱尚书并未言过其实,陛下确实沉迷黄老之术,不可自拔。

三人各怀心思,又等了一会儿才见兴德帝过来。

兴德帝穿着一身道袍,身上还带着烟火味,看到周嘉荣三人,高兴地说:“你们回来了,辛苦了。”

三人连忙起身见礼。

兴德帝摆手,兴致高昂地说:“坐吧,太子长壮实了,不错不错。”

周嘉荣也在打量兴德帝。

自去年冬天开始,兴德帝的病就没好过,一直病怏怏的,但这次见面,他面色红润,脚步有力,神采奕奕的,比去年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