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酸梅汤二

至于炸串用的豆油,虽说物料成本不高,但是时间成本很高,要是扩大规模和产量,必须要雇人和增加设备。

再加上目前豆油是韩璎独一份的手艺,秉持着“物以稀为贵”这一通用道理,豆油在定价上是必须不能太低的。

起码在量产之前,也就是老韩家没盖起来豆油加工坊之前,豆油一定不可以贱卖。

韩璎道:“大叔,您也知道我这植物油是稀罕物件,这世间凡是稀罕物都贵。”

排队大叔好奇,瞪大眼珠子往逐渐升温的油锅里瞅,道:“这稀罕油多少钱来的?”

这话问的属于擦边打探商业机密了,不过问的是豆油,韩璎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早晚都是要往出单卖的。

韩璎指了指油锅,道:“这油一两四十文,三两便一百文。”

“嗬,比猪油贵那么多?”排队大叔忍不住又伸长脖子往锅里瞅了瞅。

“所以啊,您看我这一大锅油,得花去多少两银钱?”韩璎系好围裙,给孙氏炸好的串串均匀地刷上酱料,查好数目。

“真不是我不愿意给您便宜,您也说了咱们都熟悉了,实在是成本过高,咱家负担不起啊。”韩璎把串串往前一递,排队大叔把事先查好的铜板一个不少的交到韩璎手里。

韩璎脸上笑容一点儿不变,把铜板收进铺着布的小筐里,道:“就这个油,咱家也不是一直用,隔两三天得新换一锅,不然炸出来的东西可不新鲜。”

排队大叔临走之前,韩璎不忘趁机推销一波,指着旁边的两大桶酸梅汤道:“大叔,我看您也是家境富裕的人,要不要尝尝京城来的酸梅汤?解暑提神,生津止渴,配上油炸串串是最好不过了。”

说罢,韩璎用特意让韩老头削制出来的带把儿小竹筒,伸进装满酸梅汤的大桶里,舀出来,又高高倒回去,。

酸梅汤清亮的红色在阳光下仿佛加了高光,酸甜味儿顺着空气飘散,别说,闻着还真让人口水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