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古今名联谈趣 梁羽生 1683 字 1个月前

这副对联是徐悲鸿集泰山经石峪的大字写的,用黄绫子装裱挂在他的画室。廖静文曾问过他,为何把自己的主张和作为说成“偏见”和“孤行”?徐悲鸿的解释是表示他不愿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意思。

对徐悲鸿与学生孙多慈之“恋”,本书也作了澄清。徐悲鸿是因孙多慈具有艺术才华,才特别爱护她的,并无蒋碧微(徐的前妻)心目中的那种“私情”在内。谣言是张道藩放出来的,用意在打击徐悲鸿和加深徐蒋夫妻的不和(张道藩一直在追求蒋碧微)。把廖静文写的这本书和蒋碧微写的那本《我与徐悲鸿》对照来读,很有意思。

李流丹是徐悲鸿赏识的一位画家,抗战胜利后,流丹在重庆展出他的木刻,徐悲鸿参观了他的木刻展览,曾特为他题词,称赞他的“精研艺事,尤致力木刻,不遗余力。”“所作陪都风景与嘉陵江上生活,皆精妙独绝。”

五十二、张謇赠沈寿联

俗云“名士风流”,“风流”含义甚广,若依正解,应作流风遗韵。“风流”的内容包括有:仪表、态度、品格、精神、韵味等等,司空图的《诗品》有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也。但一般人所说的“风流”则只是指“狭义”的风流,局限于“男女私情”。在一般人眼中,凡属名士,“例必风流”。往往谣诼纷芸,弄得真假莫辨。例如民初流传的南通状元张謇(字季直,晚号蔷翁。一八五三~一九二六,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状元)和“绣圣”沈寿之恋,就是一例。

沈寿,原名灵芝,字雪君,晚署雪宦(一八七四~一九二一)。光绪二十九年(一九零三),慈禧七十大寿,沈灵芝的丈夫余觉将她所绣的“无量寿佛”“八仙上寿图”两幅(或作八幅),请商部尚书贝子载振代贡,慈禧欣赏她的作品,颁赐“御书”“福”“寿”字各一幅,余觉留下“福”字,把“寿”给妻子。沈灵芝因此易名为寿。

张謇也极赏识她的绣艺,特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女工传习所,聘她为所长。沈寿到南通,住在张家。张謇曾有一联赠送她云:

绣段报之青玉案(“段”与“缎”通)

明珠系在红罗襦

下联脱胎于唐代诗人张藉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因此,遂引起谣诼,后来更掀起一场风波。

五十三、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沈寿入住张家时,张謇以沈寿体弱多病,爱怜备至,特把他的“壕阳小筑”借一半与沈寿作为养疴之所,并给她的住所题名“谦亭”“雪宦”。“宦”是古时房屋东北角之称,张謇在他后来写的《雪宦像铭序》中有解释:“雪宦随雪君所在室而名。”雪君是沈寿的字。沈寿晚年作品均署“雪宦”,即由此而来。

除上述那副“绣段报之青玉案;明珠系在红罗襦。”之外,张謇还曾赠她七绝两首:

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宛转绾杨枝;

因风送入帘波影,为鷅为鹊哪得知?

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