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他自己都感动了,他就不信朝中能熟视无睹!

虽说如今他无法前往沙场,但他却可以再次劝说官家!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愁似乎也没用啊,于是诗人照旧过自己的日子,铺开小纸写字,在窗前分茶,宋朝的茶艺我们提到过的,不联系上下文的话,这两句所展示的场景是很悠闲的,但是有了背景了解再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猜测,其实他现在心中是比较烦闷的,写字品茶或许是打发时间,或许是静心都有可能。】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唉,那些寻常风尘已经不会沾染“我”的衣裳,也不必担心了,等到了清明时节便可回到山阴去。】

【在官场待着已经没什么意思了,跟陶渊明一样,才刚出门,还没到任上就已经想家了。】

“哈哈哈,最终还是活成了陶渊明的样子。”

“人类的终点就是陶渊明啊!”

“出门的第一天,想家。”

“好好的一个爱国人才,最后成了这样,这些人都是生不逢时啊!”

“如果不是他生不逢时,咱们也看不到这么好的作品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晋。

陶渊明也慢慢发现这些文人还真就有些顺着他的道路在走。

有时候其实也不是老了,只是看清了。

看清了自己无能为力,但人还活着,总要活下去。

既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关注自身。

他想这是他如今的生存之道,只是不知那些后世之人能否理解。

【如今的官场乌烟瘴气的,但是诗人不怕,因为那些朝堂中的不良风气从来不曾影响到他,所以他说“素衣莫起风尘叹”。】

许多人都觉得这是陆游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道路,即便他的道路一直不曾得到支持,甚至最后连自己都知道走不通,但他还坚信着总有一天有人能走得通。

坚守本心,多么难得啊!

恰好,幕中女子总结的这些文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宋孝宗禅位宋光宗,这别的朝代,众人都是把皇位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甚至巴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南宋的皇帝可好,一个劲儿地禅让,后来光宗也当了一把太上皇,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11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想,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没有信心能挽大厦之将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