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油腔滑调,阴险狡诈,还配当儒家学子吗?

许多读书人陷入了纠结之中。

【已成定局的事真的可以不用说,早干嘛去了,或者说早也劝谏了,嬴政不听,早他都不听,现在能听吗?做梦呢?】

【淳于越虽然脑子不转弯,但是我们一直说,他的话是有道理的,他说一旦出现谋反,那谁来救陛下呢?这话确实是,我们讲郡县制的时候讲过,这是郡县制不如分封制的地方。但是任何制度那都有局限性,在秦始皇的心中显然不在意,他自己手握重兵,需要谁来救自己?】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真的从来没想过有人能这么的了解自己。

若是有人这般洞察自己心里的想法借此来害自己,那自己还不一定躲得过去。

他相信自己手底下的人,但更多的时候他更信自己。

至少在这个时候,他不可能再行分封制,他不可能再让所谓的春秋战国的局面重现。

【可能这个时候嬴政的表情已经不是很好看了,但是淳于越的话却还没有停,他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话乍一听也是没有问题的,不学古代而长久的,没有听说过,但是仔细一想,这话也能找出错来。】

【我们都说以史为鉴,要总结前人的经验,这个经验自然是成功的经验,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前人失败的教训啊,为什么我们强调面对以前的东西,咱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推陈出新呢?正是这个原因啊,可是淳于越就只谈了学习,忽视了不好的点,若是他能够想清楚,恐怕也不会说出这些话来了。】

这话很简单,但也很重要。

所有人说的学习古代,自然是说的学习那些有用的。

像纣王、幽王,他们不可能去学。

从这里去找淳于越的错处是否过于苛刻了呢?

然而当他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就明白了,秦皇是觉得那过去的大多都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如如今的。

【说完这些淳于越才说:“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真的,有时候我怀疑他的目的就是说这话,前面都是铺垫,要不然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泼秦始皇的凉水呢?】

这么一说好像也是。

以这样的话结尾,很容易让人觉得淳于越的目的就是为了弹劾周青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