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淳于越这个人,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历来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后世文人们都是知道这个故事的。

在他们大多数的人看来,淳于越那就是富有大义的大儒,岂是周青臣那等子油腔滑调的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听周青臣拍的马屁,淳于越立马上前说殷周时期的分封制“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那些人都把自己当成帝王的辅佐。这个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的,但是说话的时机却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咱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看哈,秦始皇本来被夸得飘飘然的,淳于越就突然泼下来一盆冷水,这就是永远得不到领导重用的那一类人,如果只是普通的不会说好听的那还不要紧,像魏征,说得有道理,正常点的帝王还是会听的。】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有点害怕魏征了。

这魏征到底是对自己说了什么,能让幕中女子但凡提到谏臣都要提到他。

可是他却很清楚,比以往更加清楚,他需要谏臣,所以他不能没有魏征,即便魏征可能会让他不喜。

【坏就坏在淳于越这话,至少在秦始皇的这儿不是什么有道理的话,当谏臣也是一门技术活,明明知道说了是完全没用的,为什么要说呢,不如留着命说一些更有用的,当然了咱们这种说法有点明哲保身的意思,这并不是一个真正忠直谏臣该做的事情,但是命都没了,谏个屁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先时幕中女子说杜甫的时候杜甫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在何处。

现在看到淳于越他突然有些明白了。

他虽然做了谏臣,也想做一个像魏征那样的谏臣,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太宗皇帝。

作为谏臣,他们应该用更多的能让皇帝接受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让皇帝接受的同时,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提建议的机会。

如此简单的道理,他们竟是一根筋的都不知变通。

【也不是说就不让人说实话,主要在这儿,殷周已经灭亡,拿殷周做例子本就不算太好,本来周朝那最大的问题就是分封制,淳于越强调的应该是一开始周朝政治清明时候的事情,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古往今来都是很有道理的,再者郡县制已经颁布,这时候无缘无故地让秦始皇收回成命这怎么可能呢?这不是做无用功吗?一言九鼎,那是许多帝王都强调的事情,很多时候他们就算知道自己错了都还不一定会收回成命,更何况现在形势大好。】

众人忍不住地点头。

这次似乎淳于越是真的有问题,即便他带着一腔热血是想要秦朝变得更好。

但是就是白费口舌。

有时候他们读书人就是如此,不知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