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帝王木着脸看不出是喜是乐,但是他们却纷纷腹诽。

这女子,怎么说话的?

什么叫王室玩得大?

若到自己面前,那死一万次都是不够的,太嚣张了。

【还有什么靡靡之乐,比干剖心,网开一面,这些典故都是出自《殷本纪》。】

【有着这样的皇帝,商朝注定不会长远,于是武王伐纣,建立了商朝,司马迁作《周本纪》。】

幕中女子讲得太简单,许多人都看不明白她到底想讲什么了。

可是又不得不字字不漏地听,说不好那句话就提到他们了。

但是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人们却都是竖起了耳朵。

马上就到他们了呀!

【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是这么说的,“幽厉昏乱,既丧酆镐;陵迟至赧;洛邑不祀。”说明周朝的大问题出在幽王和厉王的身上,而真正灭亡是到了周赧王时,当时周赧王离世,周朝掌握在了东周国和西周国的手中,这两处一处在洛阳,一处在巩邑,直到秦庄襄王也就是嬴政的父亲子楚灭了东周国,周朝彻底灭亡。】

【从司马迁对夏商周的简述来看,咱们就能看出他的一些思想了,也就是他的“通古今之变”,一个王朝是怎么样开始的,怎么样繁盛的,又是怎么衰弱的,怎么灭亡的,这就是他的重点,而他的重点着眼于人,也就是帝王,那些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帝王,而目的是为了“思来者”,是为了让看到此书的人可以以史为鉴,思考未来该怎么做。】

众人也看出来了。

但这也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吧。

总是关注开始与结局,而中间能被关注的,只有那最出挑的。

【关于周朝呢,我们就更熟悉一点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说到周朝,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分封制,分封制的起源难说,但是全面推行分封制的就是周朝,分封制的理想状态就是在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共同管理下达到社会稳定。】

许多周朝的人都暗自点头。

这制度那是极好的制度。

若不是礼乐崩坏,还能更加稳定。

【但是后来分封制碰上土地私有制,产生了极大的“化学”反应,土地兼并,诸侯国逐渐强大,为什么孔子一直谈及礼乐崩坏?其实最大的表现就是周天子管不住这些诸侯国了,之前建立的那些礼乐制度已经没有人遵守了,多的是僭越之事。】

春秋时期。

谈及此事,孔子是最心痛的。

若是人人都能遵守礼乐,那这一切的烦忧就都是不存在的。

【而礼乐制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他看似就是一些关于礼节、文化的制度,但是放到秦朝,那就是焚书,放到西汉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思想控制,但是它比秦汉时期的统治手段温和许多,可能比朱熹时候的“存天理灭人欲”还要温和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