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历史上对此并非毫无争议,许多学者就认为,禅让是不存在真正的禅让的,更有可能的是“臣弑君”,这个说法也不是凭空的猜测,从尧舜时期一直到宋朝出现的禅让不管是禅让给自家人还是别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内禅和外禅,就有好几十个。】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蹙眉,这话他是同意的。

所以他一直不明白自己怎么会禅让皇位。

心中不好的预感让他不想幕中女子再提到他。

【像著名的李隆基接受李旦的禅让,那是因为李旦自己当不好这个皇帝整日还担惊受怕,儿子在身边也是个很强的存在,所以他让了,你说他不想当那个皇帝吗?谁信呢?而后来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又把帝位禅让给了李亨,那李隆基是自愿的吗?那不是自己儿子自立为王的吗?】

【首先李隆基犯了大错,已经失了民心,也失去了一些大臣的支持,这个他反对所引起的可能就是内乱,但是大敌当前,他们要是还内讧,那高兴的只能安禄山,那个时候,李隆基就真要成为亡国之君了,于是他选择了妥协。】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大殿之上一阵尴尬。

虽然 众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真相。

但是三位大诗人都站在殿上听着女子将这样不堪的事实说出来,李隆基仍旧觉得脸面大失。

【而其他时候的禅让也是一样,没几个是自愿的,不说是已经拿到手的皇位,就是那些垂帘听政的太后,那些代掌权力的大臣,有多少是能在该退的时候心甘情愿地退下去的呢?首先,权力是诱人的,难以抵抗的,其次能得到权力的人大多有两把刷子,而这些人通常自负,他们很少会觉得别人能比自己做得好,李旦那种……除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害怕把权力交出去之后,对方把一把好牌打烂。】

这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还真是一件大事。

但是 所有人都明白,真正清明的时代,无论权力在谁手中,只要他们都是为着江山社稷,那么情况就还没那那么糟。

可事实是,大多数时候的争权夺利那都是为着一己私欲。

掌握了权力那些人才会去做实事,如此一来,苦的是百姓。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尧舜禹不一定就是心甘情愿地禅让,但是既然让了,有了这个禅让制的存在,那就是比禹所创立的世袭制更加的民主,更值得追忆。】

皇帝们是不爱听这话。

他们是世袭制最大的受益者,说什么也不可能重回禅让制的时代。

【而世袭制的产生意味着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一种权力集中的象征,国家在这个时候也就应运而生了,或者说国家的诞生代表着世袭制的创立,并且这个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虽然这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显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制度,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不错的制度,当不去想着权力斗争的时候,大家才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