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能理解了。

若是他们是杜牧,他们对此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吗?

能够自我安慰就已经是一种勇气了。

人的一生,最可怕的不是经历那些大风大浪,而是在心中经历了大风大浪,而自己去固步自封,一事无成。

其实杜牧早该迈出那一步的了,许多人想。

可是若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的命运如何谁也说不好,也不一定就更好了。

或许如此选择于他而言就是最好的,至少还成就了诗名。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随意而来的,人生中的每一刻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杜牧已经很好了。

【说到这儿,我想大家对杜牧这个人的作品可能已经有了很好的归纳了,他的咏史诗特点比较明显,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说的不一定跟事实相符,主要表达的是他自己的感情。】

【自从到了黄州,杜牧就好像真的就幡然悔悟一样,开始认真搞事业了,来到池州他也保持着那样的心态,工作做得也不错,闲暇时间也出去游玩,颇有一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感觉。】

多少人碌碌无为过了一生。

杜牧虽有年少放纵之时,可到底是他自己的事。

他没有做过伤害他人之事,可不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在池州的郊外有一个杏花村,没错,杜牧的《清明》就是在这儿写的。】

【在古代,清明节不像我们现在就是个祭拜祖先的日子,那个时候他们有很多的活动,什么踏青郊游、蹴鞠、斗鸡等等,当然了其中也包括扫墓,但并不会让人觉得就是个悲伤的节日,所以这首诗,整体其实还是带着比较轻松的氛围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首两句看起来并不轻松,主要是“欲断魂”三个字,而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那是节气的问题,雨可能不大也不小,不是倾盆大雨,却还是能让行人狼狈的样子,或许此中行人就有他一个。】

看到这首诗,许多人想起了苏轼。

苏轼的《定风波》也是突然遇雨。

不过不同的是,苏轼自己是有种雨中天地不顾的感觉,可杜牧这……哪里轻松了?

或许在后两句?

【这时候他最想要的就是找个能躲雨的地方,饮上美酒一壶,“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整首诗看着简单,也确实是个简单的乡村躲雨的场景,但是这其中收放自如的诗境,令人回味无穷,咱们只有代入到那个场景中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诗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