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杜牧到了长安之后正好碰上了制科考试,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杜甫参加的那种遭遇野无遗贤的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同年,也就是公元828年,大和二年,杜牧登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和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很多人其实在考进士时比较顺利,后面的考试也就会比较顺利了。

众人也都知道,如杜牧这般的,即便家道中落了,当也会有人帮忙引荐,而且他和王维一样,他们在那时的名声都已经很大了,故而仕途就会顺利一点。

所以这是摆脱不掉的,那个时代,需要家世与声名。

【第二年,杜牧便前往洪州,也就是今江西任职,杜家跟江西观察使的沈家有点沾亲带故的意思,所以杜牧就京城去沈家,然后在沈家认识了一个女子张好好。】

【张好好是一个歌女,那个时候才十三岁,杜牧便看上了人家,但是杜牧并没有做什么,过了三年,她就被好友沈观察使的弟弟纳为妾室,或许是当时的杜牧大概不便跟主人家抢人,他也算是有自己的边界感。】

唐,元和年间。

果然是要说杜牧的风流韵事了吗?

文人风流,这样的说法又在许多人的脑子里面晃过。

其实也不只是文人吧,他们这时候的有钱人不都是如此的吗?

走到何处不留下一两笔的风流债?

不过是文人靠着笔杆子能将之记下来,而其他人的风流韵事过了便也就无人知晓了。

“杜牧这……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元稹表情颇为玩味。

他也想通了,他不管与谁来往,那都是你情我愿的,既没强迫人,那他有何错?又何需改?

【谁知道又过了两年,杜牧竟又在洛阳见到了张好好,彼时的张好好过得并不好,杜牧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这首诗也是杜牧留下来的唯一的真迹,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又是一幅书法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许多爱书法的人忍不住上前观看,又是啧啧称赞,这唐代的书法凡是能被女子称赞的总是不错的。

只是只留下这么一幅真迹,那委实是有些可惜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作品的流传一直是个问题。

赵明诚是听说过杜牧烧毁自己诗文的说法的,不觉有些心中难受。

本来这些东西代代相传就已经很难了,再有刻意地毁坏那就更难了。

不知这杜牧真迹如今是在何处。

【唐代的书法基本是学习二王的,杜牧也不例外,他的这篇《张好好诗》,笔势放纵,大有魏晋之风,正所谓字如其人,这句话也有那么一点道理的,从字中多少也能看出点杜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