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时候哪里把王维放在眼里。

但是把文臣弄到边关确实是难以立功,除非文臣能传回来好消息,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认,这要看运气。

文臣在边关通常是起监督作用,必然会遭到忌惮,只怕那时候王维也是很想隐居的吧。

【但是王维虽然确实没办法在战事上做什么,甚至发出一些自己的意见都有些困难,但是他却可以观察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士兵们的生活,其中他对老兵尤为关注,我们看看他的《陇头吟》和《老将行》。】

【首先,《陇头吟》不仅写了老兵,还写了少年以及行人,反应了边关的艰苦生活。】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这里的太白不是李太白啊,是太白金星的太白,夜观天象,大概是在看战事,因为据说太白金星是主兵象的。这个来自长安的少年关心着边关的战事,所以大晚上的跑到城楼上去夜观天象。】

李白脑子里一下就有了画面。

那是一个手持宝剑的意气风发的少年,或许就是自己年轻二十岁的样子。

如今,他也算老当益壮,想来就算再去也没问题。

不会像王维笔下的老兵那么凄惨。

然而他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心里的这样的话。

【而行人又是怎么做的呢?“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陇山上的明月高高挂起,行人吹起了羌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关西来的老将悲愁不已,停了马听着笛声忍不住流泪。他为什么流泪呢?】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这些年来身经百战,部下偏将都已封了万户侯,这两句是典故,说到万户侯我们自然而然能够想到李广,“李广难封”嘛,李广在大大小小的战役当中看似没有立下多大的功劳,但是他的贡献肯定也是有的,这里老将以李广作比。】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对李广的事情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了。

其实他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很自负的人,做下的事也不会轻易认错。

对于李广之事,他一直认为自己没什么错。

李广的功绩真的值得自己给他封侯吗?

可是这后世之人为何都这般说?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而这两句说的是苏武的典故,之前我们常说李陵,苏武说得少,他们两人都是去攻打匈奴的将领,两人都被匈奴人给抓了,但是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李陵选择假意投降,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诈降太真,连自己人都信了,害了自己的全家,而苏武誓死不降,在匈奴喂了很多年的羊,倒是全了自己的忠臣名节。】

这段历史也是令人唏嘘的。

谁不知道苏武虽是保全了名节可是最后的下场却也没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