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应该理解的。

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定不会那般沉不住气了。

但是他更希望别再有下一次被贬谪了。

【贾谊常出现在文人们的诗句中,有的觉得贾谊有错,他虽被贬但却并没有到郁郁而终的地步,但是有的觉得贾谊可怜,就因为帝王听信奸臣谗言就被外放偏远地区。】

【王维显然是支持前者的,他认为贾谊并不是怀才不遇,只是他自己没有忍耐力而已,但是汲黯就不同了,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公元前121年,西汉元狩二年,浑邪王率领部众投降汉朝,汉武帝便叫人去迎接,但因为国库空虚于是在长安征调车马。】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刘彻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女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大汉朝国库空虚,将原本他们瞒着的事情公之于众,这让他就算是还想攻打匈奴也不得不先停手充盈国库。

可这银两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

至于汲黯之事,很明显又是他的不是,如此下去,大汉威严何在?

【但是那个时候的马匹或许对于汉武帝来说便算不得什么,毕竟他们打仗,战场上死去的骏马何其之多,他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或许他想大不了以后朝廷给点补贴就好了,甚至就算不给补贴,这也是为国效力的机会有什么不愿意的?但是马匹或许就是一个家庭小一半的积蓄,老百姓也并不明白,为何自己的财物要拿去给曾经骚扰边疆,残害大汉百姓的匈奴人。】

【难道一个丧尽天良的人改过自新,他的命就比本就老实本分的人的命更珍贵吗?】

刘彻早就猜到幕中女子可能要说什么话了。

但是他也发现了,女子并不是很懂得为官之道,她自己也承认过。

事情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浑邪王投降,那可不仅仅代表着某些匈奴人的投降,那是匈奴势力的瓦解,若是匈奴能就此土崩瓦解那是再好不过的,可明显那只是很小一部分。

这一小部分于他们而言确实算不得什么,但若是这一小部分能动摇匈奴人的军心,那发挥的作用可就大了。

若是狠狠地处理了这些匈奴人,只会激怒匈奴人,届时说不定更加麻烦。

与那相比,几匹马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百姓们偷偷地把马匹藏起来,并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或许官府也认为不妥,所以这事情就就没能完成,汉武帝大怒便要杀长安县令,汲黯适时劝阻,他以为这样是不对的,匈奴人归降大汉,他们应该是来赎罪的,而不是来享福的,他们给那些已死将士们的家中为奴为婢才是应该的,而不是要为他们征调仆人,也不是把百姓的东西征调去给他们享用。】

【这样的说法自然是过于理想化,在实施上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在道义上却是很有道理的,只是汉武帝做到那个位置,他求的自然是利益的最大化,好好对待这些高层降者,或许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收服更多的外邦人,所以他觉得汲黯就是胡说八道,没多久汲黯就因小事而获罪,但因为武帝大赦,他就只是被免了官。】

许多百姓都在说刘彻的不是。

虽然他好像是为了国家,但是他们还是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