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是想进到朝堂的。

【青溪这个地方并非什么有名的奇景,但是在王维的笔下它似乎就更有看头了,那是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面不仅有作者的情感,也有我们读者的情感。】

有他们的情感?

这诗句中如何有他们的情感呢?

有些人隐隐感觉到了,那就是读他人诗句产生的那种心中感情的变化。

【但既然王维第二年就回到了长安,说明他还是没能放得下自己的理想,他在《晓行巴峡》中写道:“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他想念的是长安也是自己还未曾实现的抱负。】

没有人觉得王维是真的贪慕权势。

看了这么多的文人。

或许这些文人中有些是为了权势才进入朝堂,或许他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功业。

但是他们实现自己功业的途径,通常都是为百姓做事。

所以人们都是支持的。

【回到长安后,王维闲居,但其实也在寻找着自己的机会,不断地维护自己的人脉。在这期间,王维有给房管写赠诗《赠房卢氏管》,有给王蕃赠诗《送从弟蕃游淮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机会难寻,还好,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想起那时的日子,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如今再想起来王维也只能叹息。

【在第二年,公元734年,王维终于找对了人,那就是名相张九龄,张九龄也是唐玄宗时期最后的一位象样的宰相,写下《上张令公》请求举荐,其中有一句话“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这里写出了王维对于贾谊的看法。】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叹息一声。

那事情,他已经不想去回想。

可惜张九龄已经走了,已经不可能再回来帮他做事了。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

贾谊看懂了,这又是一个说他的不是的。

他如今也想通了,若是他因为陛下的贬谪就郁郁而终,确实有些不是,他也应该尽力地为自己争取机会。

而且陛下是个明君,就算被暂时的蒙蔽,谁又没有个被蒙蔽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