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两人写的那都是极好的,至少自己当是写不出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其中挑挑拣拣。

有人说觉得王维不过是换了个说法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人又觉得王维将有用的信息都集合起来,读起来更有韵律了。

此时的他们仿佛都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家。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他们在这个地方安家建了这么一个世外之地,“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感。然而,这份悠闲就因为渔人的到来而被打破了。“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他们都很惊讶渔人的到来,但都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争相邀请询问。】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这儿又转到下一个景色,早晨人们扫洒街巷,此处的花也开了,那些渔人樵夫等到傍晚才乘船而归,依旧是桃源悠闲之景。】

如此美景,如此作息,远离纷争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但是自古以来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告诉他们,他们不应只安于享乐。

【看过了美景,渔人才开始追问此处的来历,“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因为避难来到此处,解释了前面的“未改秦衣服”,因为这里犹如人间仙境,大家便没有再离去。“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从此他们在这里不管外面的事情,就守着这片世人寻找的方外地。】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渔人承认这地方很好,但是他却念着自己的家乡,所以还是得离开。“】

隔着时空,众人都感受到了那个渔人的不舍。

但他终究不属于桃源,因为他有他要做的事,他要履行自己的责任。

若是可以他倒是可以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来此处。

【然而,等他出去后又想念着世外桃源,“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终于还是辞家来寻找这地方,谁知道“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还以为来过就不会迷路,结果眼前山景都变了,“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当时只记得山林幽深,绕了好几道弯来到桃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又是一年的春天,桃花与水都在,桃源去已不知何处去寻了。】

虽然早知此结局,看到此处,众人还是忍不住低落。

渔人就是他们每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在渴望着人间仙境。

可很多时候即便他们到了人间仙境,却又舍不得凡尘俗世,在凡尘中又念着那人间仙境,如此循环,恍恍一生。

【从内容主题来说,这首诗和原作是差不太多的,都是表达对这样的不收纷扰的世外田园的向往。从写作上来说,两个体裁不同,不好对比。】

【我们再来整体看王维的这首诗,其中已经开始有了他后期作品的一个特点: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