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祖籍虽然在太原,但他出生于郑州,对那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若是自己真想要归隐,去那个地方确实也是白居易想要的。

只是五十多岁他便想要归隐了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确实有些失望,可也没曾想远离。

他都想要远离了,那大唐恐怕已是无力回天了。

【这一年白居易五十三岁,他在洛阳卜居于东南隅履道里,因为买房子的钱不够,所以还用了两匹马抵,可想而知这唐朝官员的日子不好过啊,辛辛苦苦几十年,在东都买不起一个宅子,白居易也曾有《卜居》诗,诗中写“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不容易,好在在这洛阳也是有了房子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认同,谁说不是呢?

唐朝官员的日子想来是很不好过了,要不然幕中女子为何说他的孩子都饿死了?

但他们这些人还是前赴后继拼尽家产地想要挤进去,为的到底是什么呢?

便是看着这后来无力回天吗?

真正能做事的人,太少了。

他们都必须按照圣人的意思行事,偏偏圣人常听谗言。

此事实乃古今难题。

【这一年,元稹为他编订了《白氏长庆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白氏长庆集》的作者是白居易,里面都是他的诗文,长庆是年号,但是这诗集是元稹汇编的,其中的序言也是元稹写的,不要搞混了。】

元稹惊喜地看了白居易一眼。

这事情是他先时就很想做的了。

白居易写的那么好的诗作,他自己也都已有初步划分,元稹是很乐意帮他编订诗集的。

而且这个序由他来写也是极好。

【他在序言中对白居易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写到两人从一起登第一起做秘书省校书郎开始便时常以诗文赠答,后来他被遣江陵,白居易做翰林学士,两人就开始了异地,紧接着白居易贬江州,他去通州,两人之间的诗文唱答也还继续着。】

两人之间的感情好,不管身处何地,他们两人都是对方的挚交好友。

但是维系两人这般关系的,便是这诗文唱答。

与旁的人不是不曾唱和,但与对方的是最多的,因为两人的想法过于契合,除却对古今诗文的理解,便是说些日常琐事也觉十分有趣。

说起来两人还是有些惆怅的,这样虽然好,但是他们谁不是想着有机会就能够一同出游一同饮酒呢?

偏偏遇上这么个好友,却被那些奸佞害得久难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