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他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了。

这首诗大抵就是幕中女子所说的审美功能吧。

即便在不久前他还在想自己可以既有社会功能又有审美功能,如今他的想法就变了。

这样的诗,它难道不应该存在于这世间吗?

【所以不管你认为好坏,文人的作品都是他们的人生,想要了解文人就要了解他们的作品,想要了解他们的作品,也不能忽略他们的人生。】

第159章

白居易

关于人生与作品的说法让许多文人都开始思索自己的作品中是否有自己的人生。

其实他们都是很珍视自己的作品的。

为什么会有文人相轻,不就是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吗?

而大多数的时候认为自己的作品好,不过是符合自己的心境,不过是写的自己的人生。

【公元824年,长庆四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满回京,做太子右庶子,他自请分司,什么意思呢,这还要说到唐朝的都城制度,其实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不只一个都城的,像东汉时期的都城在洛阳,后来又在长安经营宫室,其实是为了显示他们的皇室正统身份。】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这意思是说,大唐会有两个都城?

其实女子说起大唐皇帝六次逃离皇城,李世民就在考虑这事情。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多且不易,设立第二个都城是其中的一个法子。

李世民是很看好洛阳的,古都之地自古以来就许多人争抢。

但他们都往蜀中跑的话……

这还是难的,若要设都必定有所发展,若是发展了,那叛贼起事的地方恐也要变了。

治标不治本的法子,还是得自己强起来,杜绝叛乱之事的发生。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后来许多皇帝都会有这样类似的举措,到了唐朝时虽然定都长安,但李世民觉得洛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不顾反对修洛阳宫,到了高宗时期正式设立东都,后来武则天更是长居洛阳,所以有时候看唐朝历史时可能有点乱,明明都是回京,一会儿长安一会儿洛阳的,主要呢还是在长安的,而洛阳多作为陪都,相当于一个辅助都城吧。】

果然。

还真是洛阳。

李世民微微颔首,就得是洛阳。

【而分司就是在这个辅助都城里做官,不用说也能看得出来,两边的工作那肯定是天差地别的,白居易这个时候五十多岁,尤其是被贬江州后,他就已经慢慢对朝廷失望,所以这时候更是想远离政治漩涡。】

唐,元和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