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陶渊明但笑不语,他着急忙慌说:“我没有咬哦,一口都没有咬。”

看了一眼鸡腿上的牙印,陶渊明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他显然只是说说而已,还是要回去的,“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乡亲们问“我”还会不会再来,说如此美景,一定会再重来的吧?】

陶渊明笑容一凝。

果然不出他所料。

不过若真想畅快地隐居,心中想太多还是不行的。

他自己虽也心中不平,但他却也是真正不抱希望了。

若到了那时,这辛弃疾再隐居当也不错。

【虽然我们在理解这首词的过程中有那么一点障碍,但是大体的心情我们还是能猜到的,那就是辛弃疾到了一处风景很不错的地方,有了想隐居于此的冲动,但是最后却还是选择了离开,在看到美景时,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略带遗憾的前半生,感叹幸好自己还保持着初心。】

【然而,虽然他没在此处隐居,在带湖也差不多是隐居状态了,不过他也没能一直在带湖住下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心中跳了一下,怎么回事?

难道他又回去做官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他们少不了人,而自己又正好能为他们做事。

若是自己与他们同流合污,那如今的自己恐怕早已身居高位了。

【在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的时候,辛弃疾的带湖居所发生火灾,于是他搬往了铅山瓢泉,遭遇这些挫折,辛弃疾该是堕落颓丧,可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反而对生活还算乐观,从他的《玉楼春·戏赋云山》我们就能看得出来。】

竟是如此。

身边众人都看向辛弃疾。

“要注意啊,这火一烧什么都没了。”

“唉哟,是,还好这女子提前说了,平时看好火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他心中有些暖。

若说起来,他还有些舍不得此处,如果天下安宁,叫他一生闲居此处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这首词写得很轻快,看起来就像是乔迁新居之后开心所作,这么轻松的词作只能出现在他闲居的时候,我们来看看这首,“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这前两句有点意思,一看就很活泼,说不清是谁活泼,但就是给人这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