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齐梁诗文不就多是无病呻吟吗?

可他们有些人作诗一生亦是如此,又不是方启蒙。

但有一点倒是让陈子昂注意到了,不知愁。

如庾信那些不至于无病呻吟的文人就是因为遭遇过挫折,亦如司马迁所言悲愤著书。

然而身处齐梁,日子不一定能有多好。

还是与人之经历心情有关吧。

【说起无病呻吟这个成语还是出自辛弃疾的词,他在《临江仙·老去浑身无着处》写“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后来我们就用无病呻吟来形容创作没有真情实感。】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以前与现在对比,如今知道了什么是愁,想说却动动嘴唇又给咽了回去,“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想说愁却没说愁,只说了一句“天凉好个秋。”】

有些人头一次听辛弃疾的这一首词,他们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首词就是有些女子所说的无病呻吟之感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辛弃疾的经历确实值得愁。

可他词中却什么也没提,真是让人不知该如何判断。

【若是不明白辛弃疾愁的是什么,我们看到他的这首诗可能还是会觉得他在无病呻吟,但是我们已经了解了他的经历,代入进去一看就很清楚了,从前不知愁滋味,并不是因为他从前过得有多么的幸福,恰恰相反,他生长于动乱年代,从小就知道自己所处的土地是中原沦陷区,从小就知道自己该做的事就是收复山河,然而他为何不知愁滋味呢?】

对啊,这是怎么回事?

他明明从一开始就在为国家而担忧啊。

怎么会还不知道愁呢?

难道那时候还小,说的是孩童时候?

【我想应该是他的祖父总是带他登高望远,告诉他哪里是大宋的土地,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收复失地,鼓励他一定可以做到,年少的辛弃疾对自己祖父的话自然深信不疑,所以一开始他是怀着必胜的信心投奔南宋朝廷的,我相信直到耿京离世之前,辛弃疾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然而自耿京离世,忧愁就开始慢慢占据他的生活。】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原来如此,若是这般解释也不是不行。

岳飞心中惋惜,这样的一位爱国人士竟因为无人赏识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听到这样的情况,他就像上次听到自己被奸臣所害而死一样。

他希望辛弃疾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他也知道哪怕安宁一世,只要北方未被收复,辛弃疾的结局就不算好。

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人。

现在的办法就只剩下他努力一些,能够早日收复北方,直接从源头切断辛弃疾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