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花可酿酒,还可作为装饰,而桂木更是可以制船造桨,可比有的人有用多了。

【北宋末年,党争愈演愈烈,李清照作为“元佑党人”的后人,日子自然也不可能安宁。】

【在公元1102年到公元1107年,也就是从崇宁元年一直到大观元年,这一段时间里,李清照一直因为党祸松紧而往返于家乡和青州之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时候管得严了,会有禁止元佑党人子弟居住在京城的规定,还会有不允许宗氏与元佑党子女成婚,订了婚的也要解除婚约。】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这些事情都是李清照不爱提的。

因为这党祸之争,她和官人才有了那么多的分离。

而她很清楚的是,他们两人只是许多人中的两个,因此而遭难的还有许多许多,甚至于整个大宋都在因此而陷入阴霾。

其实幕中女子先时的说法不妥,她和苏轼根本没什么恩怨。

这事情能怪到苏轼的头上吗?

肯定不能。

因为苏轼跟他们一样都是遭难的人,即便没有苏轼也会有其他的人,即便他们不遭罪也会有其他的人遭罪。

古之商鞅、屈原都是遭罪之人,变法都是如此的。

可是他们想要大宋变得更好,就必须得变法。

就连李清照也没发现自己已经开始自然而然地思考自己先时很少会去思考的问题了。

然而她虽什么也没说,其表情还是分毫不剩地落入了一旁赵明诚的眼里。

赵明诚不喜欢看到李清照蹙眉的样子。

他仍记得两人初见时李清照那浅笑嫣然的模样,不过几年过去,岁月并没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但她却多了些愁。

赵明诚心中揪了一下,看着李清照无意识转动着的杯子,伸手将那杯子夺了过来,吓得李清照颤了一颤。

见她一惊一乍,赵明诚嘴角噙出笑容,帮她将酒杯填满了。

而李清照显然没搞清楚状况,先是一愣,而后才随着赵明诚的笑容和动作眉目温柔了许多。

【这段时间里,李清照也写了不少的词来表达她复杂的心情,或许当时的她以为那时的日子便已经是最难的日子了。】

这话说得不算直接,但也很好理解。

意思以后的日子会比如今更难。

李清照轻轻吐出一口气,仔细想来,幕中女子的话一点也不夸张,国家灭亡,丈夫离世,这可不是很难吗?

再比较比较,如今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便是在与丈夫短暂分别后所写下的一首词,别名《一剪梅·别愁》。】

【这首词我们都很熟悉了,以前在读书的时候说起愁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李清照的这一首,还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