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近来得知李煜不再要生要死,只一味在屋中写词,宋太宗赵炅对他的态度好了不少。

好吃好喝的、好纸好笔直往他那儿送。

即便天真如李煜,他也猜到了,许是因为幕中女子提到了自己。

李煜有些激动地翻出巨幕出现后不久写出的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他想起巨幕刚出现的那段时间,他仿佛觉得这世间已经无可留恋。

可是到了后来,他看到了如此多不如意的文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仿佛天之骄子,可他们每一个的结局都令人唏嘘,于是渐渐地,李煜开始觉得他们的作品有趣,他们的为人有趣。

而且他还期待着更多的文人,期待着幕中女子解说自己。

现在虽然并没有解说自己,可提到自己的词句,还是这么高的评价,这让李煜根本无法平静。

这份激动,甚至像是要超越他对自己的不幸命运的哀愁。

【那我们就简单地看一下这一首咱们都耳熟能详的作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红藕指的荷花,荷花败了,香味也已经散去,玉簟,如玉一般的竹席,看到这般秋景,女主人公轻轻提起罗裳,独自上了船。】

【兰舟是船的雅称,一般认为最初是用木兰制成的舟。第一句写景,简单几个字就写出了清秋之景,春去秋来,就如同悲欢离合,是正常的,但却也是令人哀伤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原本苏轼心中就有些对李家父女的歉疚之情。

这事情说大不大,造成的结果再让他难过他也愣生生地过到了垂暮之年,而说小却也不小,毕竟还是让他捱了这么多年。

可真正提到这个,苏轼才想起那年他写水调歌头时的场景。

本来是不太记得了,这时候那种难受的感觉竟跨越时空越上心头。

确实是令人哀伤的。

【而“独上兰舟”一个“独”字便显得更加寂寥。】

【她一个人便逍遥自在吗,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锦书和兰舟一样,都是雅称,这里是指书信,云卷云舒,谁寄了书信来?如今正是那大雁南归之时,月光洒满了西边的高楼。】

【雁,还可以理解为鸿雁传书的雁,女主人公回信之时,在西楼之上,身边虽伴有满楼的月光,但是她的心却早已随着自己送信的大雁飞到了那人的身边。】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别人不懂,赵明诚却很懂李清照,那段时间,李清照记挂着他,他也记挂着李清照。

两人方浓情蜜意之时,却遭受了这些,没办法不令人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