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盼着一切都还来得及。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后人听到大鹏夭折半空的消息四处相传,然而仲尼已死,没有人会像他以前为麒麟哭泣那般为大鹏而哭。这是孤独的悲凉的诉语,回首一生,李白发现走到最后只剩下了自己。是真没人为他哭泣吗,倒也不见得,但他有心愿未了,便只感受到了悲凉。】

李白还真想了一下如若那一天到来,谁能为自己哭泣?

不过他为何要让人为自己哭泣呢?

人死灯灭,那些还有何用?

活着不畅快,死后还能求得什么?

不如现在对自己好些。

【但另一方面,这里也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梦李白》中写到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事实证明,也不是没有人为李白而哭,即便千百年过去了,我们依旧会为李白哭泣,也依旧会他的浪漫而哭泣。】

最先为李白哭泣的便是杜甫。

也不知是二人相似却又不同的经历感染了他,还是因为幕中女子所说的浪漫。

想到李白要就此离开这个世界,杜甫便觉眼中都蓄满了泪水。

若李白不弃,他愿在李白坟前携菊而泣。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1我们遥望长安,仿佛能看到那个身影,他身骑骏马,腰佩长剑,迎风沐雨,归来仍旧是少年。然而我们又都知道,那个任侠尚义的少年李白已经不在了,不过他的少年之诗却永远存在于时光长河,受后人铭记。】

还在。

李隆基想,任侠尚义的李白还在。

他将帮后世留下这个李白,以弥补自己先时犯下的错。

有那么一瞬间,李白是真想提剑走天涯了。

他除了诗似乎什么也没有,可他如今却也还有那任侠尚气的心。

即便他已不再年轻。

等他走不动了,他便南山隐居,寻找陶渊明的身影。

【千百年来,不管潮流如何变化,即便李白遭受诟病,人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就是仙,他的诗那就是难以超越的诗仙之诗。】

唐,元和年间。

对此,韩愈再认同不过了。

没有人的诗能比李白的仙。

即便他因各种原因受人诋毁,也总有自己这样的人钦佩他,仰慕他。